三焦辨证全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㈢ 肾精耗损 【临床表现】 低热不退;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燥咽干,齿黑; 或心悸,或神疲多眠,耳聋;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甚或紫晦而干,脉虚细或结代等。 * 【病因病机】肾精耗损 ,虚热内生 。 【诊断要点】 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干枯而萎,脉虚。 * 【辨证思路】 1.一辨病程——温病后期; 2.二辨肾精耗损见症——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及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等症。 【治疗措施】滋阴养液。 【方药】加减复脉汤(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麦冬 阿胶 麻仁)。 * 炙甘草汤 加减复脉汤 复脉 阴亏脉空,重在复脉中之阴 阴阳双亏,重在复脉中之阳 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 加白芍 * (四)虚风内动 【临床表现】 低热; 手足蠕动甚或瘛疭; 心悸或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时时欲脱; 形消神倦; 齿黑唇裂;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细无力。 * 【病因病机】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 【辨证要点】手足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脉虚细无力。 【辨证思路】 1.一辨病程; 2.二辨肾精虚损; 3.三辨虚风内动。 * 【治疗措施】滋阴熄风。 1.三甲复脉汤: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麦冬 阿胶 麻仁 生牡蛎 生鳖甲 生龟板。 2.大定风珠: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麦冬 阿胶 麻仁 生牡蛎 生鳖甲 生龟板 五味子 鸡子黄。 * ★温病热盛动风与虚风内动证治比较表 证型 热盛动风 虚风内动 发病阶段 初起阶段 春温后期 病机 热邪内陷,深入厥阴, 热极生风 热邪久羁,灼伤真阴,水亏木旺, 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症状 身热壮盛,头晕胀痛, 手足躁扰,甚则狂乱、 神昏、痉厥, 舌干绛,脉弦数 手足蠕动或瘛瘲, 心中憺憺大动, 形消神倦,齿黑唇裂, 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 治法 凉肝熄风 滋阴熄风 方剂 羚角钩藤汤 三甲复脉汤 * 二、下焦温病的辨证规律 ㈠ 足少阴肾病证 1.首明病位主症,次辨轻重类型 2.再察演变趋向,分析病变转归 ㈡ 足厥阴肝病证 1.掌握虚风特点,判断轻重预后 2.详审虚中夹实,明辨夹痰夹瘀 * 三、下焦温病的转归 邪传下焦多系外感热病的后期,一般为邪少虚多。 若正气渐复,至正能敌邪,尚可祛邪外出而逐渐痊愈。 若阴精耗尽,阳气失于依附,则因阴竭阳脱而不治。 * 证型 病理 证候 辨证要点 上 焦 温邪犯肺 邪袭肺卫 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咳嗽,脉浮数,苔薄白。 发热,恶风寒,口微渴,脉浮数。 热邪壅肺 肺气郁闭 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 身热,口渴,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 肺失清肃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湿蒙心包 酿蒸痰浊 蒙蔽心包 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舌质红或绛。 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热闭心包 邪陷心包 机窍阻闭 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昏谵肢厥,舌红绛。 中 焦 阳明热炽 胃经热盛热炽津伤 壮热,大汗,面赤心烦,口渴引饮,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阳明邪结 肠道热结 腑气不通 日晡热甚,神昏谵语,便秘尿涩,腹硬满疼痛,苔黄灰黑焦燥,脉沉实有力。 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 湿热中阻 湿热积滞搏结肠府 身热,烦躁,汗出不解,胸闷,胃脘痞满,腹痛不食,大便溏垢如酱,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 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 湿热困脾气机郁阻 身热不扬,有汗不解,胸脘痞闷,泛恶欲呕,身重肢倦,苔腻脉濡。 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腻。 下 焦 肾精耗损 热邪久留 肾阴耗损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神倦。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神倦。 虚风内动 水不涵木 虚风内动 手指蠕动甚或瘛疭,神倦肢厥,心中憺憺大动 ,舌干绛而痿,脉虚细无力。 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脉虚细无力。 * ★温病常见症状辨析 一、发热: 发热是贯穿于温病始终的最主要症状之一,也是温病的必具症状。然而由于温病不同的阶段的不同,则发热的机理亦不同。热势又各具特点。 * (1)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时伴有恶寒。 主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 (2)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 主病——温病中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 (伤寒病中,为热郁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3)壮热——热势炽盛,多表现为但热,不恶寒,反恶热。 主病——热入阳明,气分热盛。 * (4)日晡潮热——发热于下午益盛,热势起伏如潮水状。 主病——阳明腑实。 (5)身热不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