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洞形成的机理及起始条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洞形成的机理及起始条件万志清 秦四清 李志刚 钱海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摘要 土洞形成的机理及起始条件 万志清 秦四清 李志刚 钱海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摘要 分析了土洞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土洞发育的因素,认为超静孔隙水压力或真空吸力使土的结构体(块体)产生剥 落,而动水压力则使土的细颗粒产生迁移,两者共同作用,使土洞不断扩大。并推导出土洞形成的起始条件:临 界水位降幅、临界地下水流速以及临界抽水涌水量的表达式。 关键词 土力学,土洞,起始条件,临界水位降幅,临界地下水流速,临界抽水涌水量 分类号 TU 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3)08-1377-06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ITIAL CONDITION OF SOIL CAVITY Wan Zhiqing,Qin Siqing,Li Zhigang,Qian Haitao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actors affecting of soil cavity are analyzed. It is realized that super- hydrostatic pressure makes the soil block spalled and fissured,and hydrodynamic pressure makes soil fine grain migrated. Both actions induce the enlargement of soil cavity.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soil cavity formation,i. e., the critical declined magnitude of water level ??H cr ,critical water flowrate vcr and critical discharge Qcr are formulated. Key words soil mechanics,soil cavity,initial condition,declined amplitude of critical water level,critical water flowrate,critical discharge 了其形成机理及条件。往往要等施工中揭露了土洞 或已发展成了地面塌陷才重视,而在施工中则只顾 效益而忽略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比如过量、过快 抽取地下水等造成地面塌陷。21 世纪是人与自然相 互协调共生的世纪,环境保护已纳入人类规划发展 的主题,尽量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 恶劣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在自然条件下,土洞的形成到发展成地面塌陷 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几年至几十年)。然而, 人类的工程活动却能大大加快这种进程,有的在抽 水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就能使土洞从产生发展到地 表。 国内外关于土洞形成的定量化研究不多,文[2] 从化学侵蚀的角度,对粘性土土洞形成过程中地下 1 前 言 土洞是岩溶地区最为发育,也是对工程建设最 具潜在威胁的地质现象之一。土洞向上发展而形成 塌陷,对工程建设、农田、人畜及地质环境等都将 造成严重的危害。根据 1988 年以前的不完全统 计[1],桂林市土洞密度(指每平方千米所揭露的土洞 个数)为:峰丛谷地为 1.51 个/km2,峰林平原为 0.47 个/km2,一级阶地为 0.13 个/km2,二级阶地为 0.6 个/km2。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 展,揭露的土洞更多。 土洞是形成地表塌陷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对已发现土洞的处理,而忽略 2001 年 11 月 26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1 月 28 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万志清 简介:男,1965 年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 137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 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土体崩解、土洞形成的影响进行了侵蚀试验。土洞形成的地下水动力条件之定量 化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有文章发表。本文从土洞形 成的机理出发, ? 137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对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