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一节水利枢纽的建设阶段及设计内容92教材课程.ppt

【精品】第一节水利枢纽的建设阶段及设计内容92教材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侧面引水式渠首: 侧面进水闸的引水角采用锐角,如图9—13(a)所示。由于引水口引水时水流的弯曲,产生横向环流,使泥沙淤积在引水口上唇附近,为更有效排沙,在靠近引水口上唇部分,廊道应布置较密,而靠近坝端部分则较稀。 2)正面引水、正面排沙式渠首: 渠首进水闸与壅水坝位于同一轴线上,见图9—13(b),闸底板下设尺寸较大的冲沙廊道。进水闸引水时,进口水流无弯曲现象,可以减少泥沙入渠。同时廊道尺寸较大,亦可用来渲泄部分洪水,即便在上下游水位差较小时,也能保证通过冲沙流量。 (4)底栏栅式渠首:引水廊道设在坝内,廊道顶盖有栏栅,当河水从坝顶溢流时,一部分水流经过栏栅流入廊道,然后由廊道的一端流入渠道,河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流中的推移质由坝顶栏栅滑到坝的下游,而随水流进入廊道的细沙则经过设在干渠的冲沙道排泄到河道下游。其适用于含有较多大颗粒推移质和比降低较陡的山溪性河道上。如图9—14所示,枢纽由底栏栅坝、泄洪排沙闸、导沙坎、及导流堤等建筑物组成。它的优点是布置容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及便于管理;缺点是拦栅空隙易被推移质或漂浮物堵塞,需经常清理;在寒区如果流量小、水深浅,栏栅易被冰块堵塞或结冰冻死。 栏栅坝:在平面布置上水流正交,使水流平顺而均匀地流入。当河道洪水流量较大,需要另建溢流堰泄洪时,溢流堰与其不一定布置在同一轴线上。栏栅坝顶比枯水河床高1.5m。坝内布置矩形无压廊道1~2排,每个廊道宽1.5~2.0m,廊道内的水面至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栏栅应在0.3m以上,流速不应小于4.0m/s,以防止泥沙淤泥。廊道顶安装坡度为0.1~0.2、栅隙1~1.5cm的钢栅条,目前廊道引水流量多为6~10m3/s,最大达到30 m3/s。 泄洪闸与拦沙坎:泄洪闸位于拦栅坝靠河心的一侧,以便渲泄洪水,保持主槽位置不变,并有利于排沙。拦沙坎位于坝前,倾斜布置,将底流导向冲沙闸;也可做成曲线拦沙坎,利用环流原理把泥沙导向冲沙闸。 (5)两岸引水式渠首:当两岸均有灌溉要求时,应考虑两岸引水式渠首布置。有如下三种布置形式。 1)溢流坝两侧沉沙槽式渠首:溢流坝两岸分别建造沉沙槽,如图9—15(a)所示,其优点是渠首布置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简单,造价较低。缺点是当多泥沙河流主流摆动时,总有一岸引水条件恶化,以致引水不畅。适用条件是河道稳定;或河水满槽、水量丰富、有足够的冲沙流量,使两岸引水口前的河床均能借冲沙闸形成深槽,保证两岸引水。 图9—14底栏栅式渠首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a)溢流坝两侧沉沙槽式渠首 (b) 拦河闸式首 图9—15两岸引水式渠首 1—溢流坝;2—进水闸;3—冲沙闸; 1—拦河闸;2—进水闸;3—冲沙闸 4—拦沙坎;5—沉沙槽;6—导水墙 4—拦沙坎;5—沉沙槽;6—导水墙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2)拦河闸式渠首:拦河闸具有较大排沙能力,能保持天然河道自然稳定状态,有利于两岸引水防沙,缺点是造价较高。见图9—15(b)。 3.少泥沙河流上综合利用的有坝引水枢纽布置 少泥沙河流上建造的渠首工程,通常都是综合利用的。除了引水外,还有航运、发电、养鱼及筏运等要求。渠首建筑物除进水闸、溢流坝外,还根据具体运用要求,建造相应的专门建筑物,如船闸、电站、鱼道、筏道等。 进水闸应位于有引水要求的一岸,保证能引取所需流量,如果是单侧引水,进水闸与船闸应分别布置在两岸,以免引水时影响船只的通航。船闸应靠岸布置,以利操作;如果总干渠有通航要求,进水闸与船闸必须位于同一岸时,船闸应靠岸布置,以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利交通和装卸货物。电站与船闸应分设于不同的河岸上,以免运行时互相干扰。筏道、鱼道的布置也要既满足运用要求,又便于运行管理等。 渠首的建筑物较多,渠首布置要统筹考虑各建筑物的运用、施工、管理等因素。一般按相似工程经验拟定几个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加以确定。大、中型渠首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如图9—16是引水、航运综合利用渠首布置图。 第三节 引水枢纽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第三节 引水枢纽 图 9--16综合利用渠首 第九章 水 利 枢 纽 第四节 沉沙地 一、概述 1.沉沙地的作用 在多泥沙河流上取水时,虽在取水口采取了防沙措施,但水的含沙量和粒径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水的要求。因此可在进水口下游设置沉沙池,通过扩大过水断面,减小流速,沉淀不符合用水要求的泥沙。灌溉用水时,应沉淀粒径大于0.03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