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什么-ACPSS.pdf

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什么-ACPSS.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什么 ——第 20届 ACPSS 会议研讨引发的思索 任杰慧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20 届ACPSS会议 [摘 要] 文章从第20届ACPSS会议研讨引发的一次争议谈起,探讨了对外 汉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论证了二者为什么要统一以及怎样统一。文章认 为,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对象的水平和需求来进行文化的导入;具体方法上, 可以在字词句教学中融入文化,在经典著作中理解文化,在传统活动中感受文化, 在娱乐中体会文化。对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来说,做到在日常教学中渗入文 化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0.引言 2014年10月,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ACPSS)第20 届国际会议在美 国布法罗(BUFFLO)举行。会议研讨期间,一个争议引发了我的思索。美国的一 位华人教授尖锐指出,如果对外汉语只教了外国学生口语,学生会说中文了,却 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在中国的语境下,有时会面临尴尬或不知所措。这位教授还 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接待外国客人,中国人会请外国人喝水(或茶),老外根据 实际情况可能会说不喝,但中国人出于礼貌,却一再请人喝。双方都觉得有理: 我不渴,所以不喝;我让你喝,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我好客。因此他认为,对外汉 语应该要有意识地“教文化”。而另一位来自布法罗(BUFFLO)孔子学院(对外 汉语教学)的老师则认为,文化不是教的。她还举自己学英语的例子解释说,当 时的外教老师也没单教过文化,但你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能感受到。她还用肢体语 言表现当时外国语大学里学法语、英语、日语的同学的不同:同样是中国人,似 乎学了不同的语言就变得很不一样。而现在在美国,她认为每个对外汉语老师都 代表中国文化。所以文化不是教的,是潜移默化的。不难发现,双方争论的焦点 是:文化是不是要依靠“教”来习得。这个争论实质上已经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 关系问题:二者究竟是统一的还是割裂开来的。事实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话题。那么,语 言和文化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又应该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呢?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在学界,有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有两种观点的存在。一种观点认 为,语言决定文化。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是这种论断的典型代表,即语言不同, 思维模式就不同。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又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认为,语言 决定思维,既而影响文化;而弱式则认为,语言只是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思维方式, 而并非完全决定思维。语言对世界的描写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因而使用不同 语言的人对世界的经验理解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语 言概念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文化模式。沃尔夫认为, 语言不是以反映客观现实为内容的,而是一个用来组织经验的概念体系。它迫使 人们接受一定的世界观和行为准则(Whorf ,1956:252 )。这种观点带有语言本 体论色彩,认为语言的存在优先于其认知的客观,这似乎可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 找到佐证的例子。比如由于不同语言的概念分类体系,人们有时很难为另一语言 的词汇在母语中找到对应的概念去诠释。曾玲通过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在词汇、 语法等方面检测的介绍,认为语言对思维有绝对影响 (曾玲,2011 (2 ):151-152)。 高儒倩在认可萨皮尔-沃尔夫弱式假说中语言影响思维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习得 第二语言就应该建立第二语言思维的假设。作者认为,在母语思维环境下,不能 真正习得第二语言,除非建立第二语言的思维。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习者 建立第二语言思维(高儒倩,2012 :405-409 )。还有研究者认为,亚洲人数学好, 和亚洲的数字语言发言短有关;用天倒计时比用年月计算更有紧迫感,可以促使 人更早地努力,这可能也是很多中学在教室前面写上“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 的原因吧。这些都反映了语言对人思维的影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语言是人类遵照自组 织规律对自身和周围事物及其各种联系,运用信息进行秩序创造并共享其意义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