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威第十一中学 PAGE PAGE 1 认认真真工作 踏踏实实教书 2015-2016学年度 九 年级 班 语文教案 课题 《雨说》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杨佳芬 审核人 张春霞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教学本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进入诗中的情境,自行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⑴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 与 方法 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难点 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 媒 体教 具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圃 锢 喑哑 蓑笠 膏 襁褓 2.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二、导入 1.导语 :我们学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一诗,那是“黎明”要诗人向人们传达它的话。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雨说》,和艾青的诗歌不同的是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们进行述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2.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三、学习过程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而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副标题: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如《有的人》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其实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鲜明的爱憎,赞颂鲁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