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节内容结束 *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温度oC 高度(km) 0 12 50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电离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 0℃ -50℃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选择性) 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1)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例: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吸收很少。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 (2)反射作用: 特点: 无选择性 影响因素: 云层 尘埃 越厚 越多 反射越强 例:夏季,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 。 太高 (3)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特点: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 尘埃、云雾的多少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3、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 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 小,经过的大气路径越短,太阳辐射被削弱越少,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 其它因素:天气状况等。 阅读教材中“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大气的温室效应”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们是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地 面 吸 收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月球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大气 上界 地球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强。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 1、垂直方向上下面气压高于上面气压。 2、同一水平高度上,温度高的地方气压低,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高。 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水平。地面受热不均,等压面上凸下凹。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结论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气压梯度: (3)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方向: 特点: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方向:垂直于风向 N:向右 S:向左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作用: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右手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风 带:南左北右(偏) 南北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本节内容结束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 同步练习和答案.docx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 土建工程劳务施工承包合同.docx
-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和巩固练习(无答案).doc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课件: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 2019部编版五年级生字描红字帖.doc
-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pptx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套习题:第五章检测.docx
- 宋明理学学案.docx
- 电瓶维修——细讲电池修复方法的反应原理.docx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教学设计.doc
- 比热容、热值综合计算题.docx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训练.docx
- 2019-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英语连词综合练习100题包含答案.docx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学案设计.doc
- 郑州市金水区为民中学【优秀课件】九上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各种常见题型专题训练.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3课时)教案设计.doc
-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中学2018-2019年初一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doc
-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习题四.doc
- 英语五种基本句型和巩固练习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