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法律制度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一、明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重典治世 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明初统治者认为元代灭亡的原因在于对官吏一味姑息宽纵,最终导致纪纲紊乱,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因此,明代建立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便依据刑乱世用重典和“刑罚世轻世重”的传统理论,强化了法律的镇压功能。重典治世的主要内容是重典治吏,还包括治民。 (二)法贵简当 在明代的法律体系中,最能体现法条简要特点的是《大明律》,而语言通俗易懂则是《大诰》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礼法结合,强调礼法并用,用封建礼教预防犯罪 明代统治者在坚持重典治世的同时,也对礼的教化作用给于高度重视。朱元璋在《御制大明律序》中阐述的立法指导思想就是“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四)重视法律宣传,预防犯罪 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所谓“明礼以导民”,就是用传统的封建礼教,约束人民的思想与行动。 所谓“定律以绳顽”,就是制定刑法,惩治违害国家的凶顽 这是朱元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礼法结合的概括,接受太孙提出的“明刑所以弼教,凡与五伦相涉者,宜皆屈法以伸情”的建议改订《大明律》 擒拿害民官吏案 此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至十九年(公元1385——1386年)间。常熟县陈寿六等擒拿害民官吏顾英,赴京面奏。根据朱元璋之诏诰.吏有在乡下为害百姓者,许民将其擒拿解官。此事发生后,朱元璋十分赞赏陈寿六的这一行为:“联系其能,赏钞二十锭,三人衣各两件。更敕都察院榜谕市村,其陈寿六与免杂泛差役三年,敢有罗织生事扰害生民,族诛。若陈寿六因而倚恃,凌辱乡里考,罪亦不放。没有捏词陷陈寿六者,亦族诛。陈寿六尚有过失,不许擅勾,以状来闻,然后京师差人宣至,朕亲问其由。”此例与《彻制大诗三编·民拿害民该吏第三十四》等例一起,形成明初“民拿害民该吏”制度.这是朱元草“重典治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重典治吏”在法律上的特殊表现之—。 二、明代的立法概况 (一)大明律 据《明史·刑法志》记载,明律的制定过程是“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是明的基本法典。 《大明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在编纂体例上仿效《元典章》,律首为名例律,以下按朝廷六部依次排列,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共七篇。各篇之下再分门,总计三十门。其精神严于宋,条文简于唐。 在中国法制史上,《大明律》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在编撰体例上,它以名例与六部分篇,是中国古代法典编纂体例的一大变化。这种新体例的优点是即包罗广泛,繁简得当,又便于官员掌握;在法律语言上,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虽然条文少于唐律,但其内容的涵盖面却超过了唐律。在内容结构上,它脉络清晰,门类划分得当,便于进行检索。 另外,《大明律》在卷首增加了五刑图、丧服图等。五刑图共两幅, 一幅列入笞、枚、徒、流、死等五种刑罚,但充军和凌迟、立法者认为并非正刑,未予收入;另一幅是有关狱具的图示,包括苔、杖、汛杖、枷、权、索、镣等七种行刑工具和监禁的械具,对其质料、尺寸、重量及适用方式都有所规定。 丧服图共八幅,是亲属之间相互犯罪时判断亲疏关系、并据以定罪量刑的准则,包括“丧服总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围”、“妄为家长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外亲服图”、“妻亲服图”、“三父八母服图”等八种。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在内容上,《大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即“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一般而言,对于不直接成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处刑较轻;而对于严重威胁专制统治和政权安定的行为,如贼盗等恶性犯罪,《大明律》的处刑大都较重。在《吏律》中,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还特设奸党等罪名,以图整饬吏治。《明史·刑法志》则认为:“大抵明律视唐简核,而宽厚不如宋”。简核指条文数量减少,而宋代对士大夫的百般优礼,则是明律所不取的。 影响 《大明律》,不仅在明代始终稳定、有效,而且直接为清代所继承。其影响还远及东亚邻国,如朝鲜李朝直接援用《大明律》, 日本《在中御条目》、《御刑法草书》、《御刑法牒》等都以《大明律》为准据,直至明治维新时所编之《假刑律》和《新律纲领》等,其体裁仍以《大明律》为蓝本。 安南阮朝的法典多取自《大明律》。 《大明律》成为继《唐律》之后中华法系的又一代表性法典。 (二)《大诰》 朱元璋颁布大诰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树立善恶标准,使人取吉避凶,以预防和减少犯罪。大诰共四编二百三十六条,其中,《御制大诰》74条;《大诰续编》87条;《大诰三编》43条;《大诰武臣》32

文档评论(0)

182****31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