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十章 国统区的历史剧和讽刺喜剧1.ppt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十章 国统区的历史剧和讽刺喜剧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国统区的历史剧和讽刺喜剧 * * 第二十章? 国统区的历史剧 和讽刺喜剧 第一节? 《屈原》及历史剧创作 一、历史剧运动诞生的社会环境: 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进步舆论遭到严厉压制,进步作家遭到残酷迫害。 二、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文艺的内容断然无疑地是以斗争精神的发扬和维护为其先务。目前的中国乃至目前的世界,整个儿是美与恶、道义与非道义斗争得最剧烈的时代,也就是最须得对于斗争加以维护而使其发扬的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因而也就再没有比现时代更为鲜明,更为迫切。现实,最迫切地,要求文艺须作为反纳粹、反法西斯、反对一切暴力侵略者的武器而发挥它的作用……” (一) 概述: ①《屈原》(1942年)屈原一生的悲剧故事,爱国力量与妥协投降派的斗争 ②《棠棣之花》(1942年)《聂嫈》的扩写,反强权、反投降、主联合、主团结 ③《虎符》(1942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反侵略、反奴役、反压迫 ④《孔雀胆》(1943年)大理总管段功与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故事,歌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⑤《南冠草》(1944年)夏完淳起兵复明、以身殉国的故事,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⑥《筑》,又名《高渐离》(1946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故事,反抗封建专制、独裁统治 “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 带动了欧阳予倩的《潘金莲》,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王独清的《杨贵妃之死》、《貂蝉》,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顾一樵的《荆轲》、《项羽》、《苏武》,杨荫深的《一阵狂风》、《磐石与蒲苇》以及伯彦的《宋江》等一大批“历史翻案剧”的出现。 (二)郭沫若历史剧的风格: 革命浪漫主义 “失事求似”的构思 抒情诗和歌词的穿插 (三)《屈原》(1942年,五幕历史剧 ): 写以三闾大夫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派”与以南后郑袖为代表的“绝齐亲秦派”的政治斗争。 1、屈原形象: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典型 主要性格特征: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郑袖密谋陷害、靳尚造谣惑众、老者招魂、宋玉变节、钓者揭露真相、屈原怒斥张仪、婵娟拒绝诱逼、靳尚毒害屈原等一系列戏剧冲突 2、《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1)现实性和战斗性的主题。 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2)壮美的悲剧精神。 A、描写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悲剧事件。 B、塑造了不屈斗争、舍生取义的人物。 C、渲染了英雄主义基调。 (3)激越的浪漫主义诗情。 A、诗化的语言。 B、诗化的人物。 3、《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坚持齐楚 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向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讽刺喜剧的潮流 一、陈白尘《升官图》: 原名陈增鸿、陈征鸿,江苏省淮阴市人。 1923年,开始写作新诗和小说。 1926年到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学习。 1927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追随田汉,成为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的成员。 1929年,组建摩登社。 陈白尘(1908-1994)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