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 ou rna l of H enan
J ou rna l of H enan N orm a l U n iv ers ity N a tu ra l S cience F eb
论呋喃、吡咯、噻吩的芳香性和
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
马军营
( 平顶山师专化学系, 467000, 平顶山; 32 岁, 男, 讲师)
摘 要
的解释. 关键词 α分类号
本文就呋喃、吡咯、噻吩的芳香性的存在和大小及其反应活性的大小给以定性
呋喃; 吡咯; 噻吩; 芳香性; 亲电取代反应活动
O 626. 1
呋喃、吡咯、噻吩都是比较稳定的化合物, 无论是在通常条件下进行蒸馏, 还是在比较强
烈的条件下发生的许多反应 (如亲电取代反应) , 五员杂环本身都不容易被破坏, 即具有芳香 性. 实验证明, 这 3 个化合物实测的生成热都比其理论计算值低, 这个低出的部分能量即为
稳 定化能 (或共振能) , 其数值 (kJ ?m o l) 为: 呋喃 ( 71. 1)、吡咯 ( 90. 4)、噻吩 ( 125. 5)、苯 ( 150.
6) , 这表明其芳香性大小顺序1 为: 呋喃 吡咯 噻吩 苯. 与苯相似, 这 3 种杂环化合物也 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其活性大小顺序为: 吡咯 呋喃 噻吩 苯. 本文就此两个顺序给以 定性解释.
1 呋喃、吡咯、噻吩的芳香性
1. 1 呋喃、吡咯、噻吩芳香性的证实
1. 1. 1 呋喃、吡咯、噻吩的结构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证明, 组成这 3 个化合物的 5 个原子都是采取 sp 2 杂
化, 通过 Ρ 键连接成平面五员环和 C - H、N - H 键
(吡咯) ; 每个原子各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垂直 于环平面, 碳原子有一个电子, 而杂原子有一对电子,
它们相互侧面重叠形式 Π6 的闭合共轭体系 (见图 1).
5
1. 1. 2 共振论的解释 按照价键理论观点, 由于呋喃、吡咯、噻吩中的杂原子上未共用电子
对的离域作用, 使得这 3 种分子分别形成一系列结构组成的共振杂化体 ( 见图 2). 由于结构 共振化而使其内能降低, 稳定性增大. 但在 6 种共振结构中, 对组成杂化体的贡献并不等同.
根据共振论规则, 其中贡献最大的为电荷不分散的式 I( 如在吡咯分子中, 式 I 为 62% , ? 和
K 为 29% 、V 和K 为 8% 、| 是极少量的).
α 文稿收到日期: 1997- 10- 2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21998 年1. 1. 3 键长趋于平均化通过现代 X 光衍射法测得这 3 种杂环化合物的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62
1998 年
1. 1. 3 键长趋于平均化
通过现代 X 光衍射法测得这 3 种杂环化合物的键, 与正常的双
键和单键的键长不同. 其中双键比正常碳碳双键的键长 ( 0. 135nm ) 略长, 其单键要比正常碳
碳单键的键长 (0. 154nm ) 略短些. 它们的键长和键角如表 1 所示.
表 1 呋喃、吡咯、噻吩的部分键长和键角2
键长 (nm )
键角
化合物
x- C 2
C 2- C 3
C 3- C 4
∠CxC
∠xCC
∠CCC
呋喃
吡咯 噻吩
0. 136 2
0. 138 3
0. 171 4
0. 136 1
0. 137 1
0. 137 0
0. 143 1
0. 142 9
0. 142 3
106. 6
108. 9
92. 2
110. 7
108. 08
111. 5
106
107. 45
112. 4
从表 1 的数据可知, 这 3 种化合物的键趋于平均化, 即分子中的 6 个 Π电子充分离域形
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大 Π键, 但由于杂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键长仅是部分地平均化.
1. 1. 4 环氢原子的化学位移测定 芳香环的 Π电子若有离域, 就会产生环电流, 可由此来 判断环是否有芳香性. 在这 3 种化合物中, 6 个 Π电子若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大 Π键, 就会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沿分子骨架流动的环电流, 这种环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 对于环
上的氢原子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起去屏蔽作用, 即使得氢原子的共振吸收峰向低场方向移 动. 通过对这 3 种化合物的 NM R 图谱, 计算环电流对化学位移 (?) , 一般在 7ppm , (见表 2) ,
也充分说明了这 3 种化合物的 6 个 Π电子发生了离域.
环氢原子的化学位移3
表 2
(?, ppm )
化合物
1- H
2- H
3- H
最大差值
呋喃
吡咯 噻吩
苯
7. 39
6. 60
7. 20
7. 27
6. 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