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12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x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配套习题:12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毗邻(pí)  修葺(qì) 骚动(sāo) 模棱两可(mó) B.倏忽(shū) 拱券(quàn) 筹划(chóu) 穿梭往来(suō) C.休憩(qì) 弧度(hú) 疏远(shū) 不折不扣(zhē) D.阈值(yù) 纤维(xiān) 黏菌(zhān) 晶莹剔透(tī) 思路解析:B项,“券”应读“xuàn”。C项,“折”应读“zhé”。D项,“黏”应读“nián”。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清楚事情原委时,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们最好先作壁上观。 B.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国家变得强盛起来。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有报道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8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许多中小城市居然当仁不让,不遗余力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 思路解析:B项,“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和后句矛盾。C项,“集腋成裘”的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狐白裘是名贵的皮衣,“集腋成裘”是一件难得而可贵的事,这就赋予了这个成语以鲜明的褒义色彩,不能用于消极事物。D项,“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题中用为贬义。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从懵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传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思路解析:A项,成分残缺,句子中谓语动词“呈现”缺少宾语,应在“淳朴自然”后补上“的特点”;而且“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这两个概念有交叉。C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放到句首,将“和”改成“或”。D项,“生活习惯”包含“饮食习惯”,将“、饮食习惯”删掉。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它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它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它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思路解析: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④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根据分号可知后面应讲另一方面,①是与③相对的另一面,⑤紧跟①,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②最适宜放在句首。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