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是17号选手 前面16朵 盛开, 现在我愿与一片绿叶。 踏莎行·雾失楼台 一、说教材 宋词是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姿多彩、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的无限魅力。言情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她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乐哀怒,尽显词人的多愁善感;她以美取胜,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统一起来,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秦观这首写于被贬郴州之时的《踏莎行》完全具备这个境界和特色。词人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代表词人的词作。对诗词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学生已基本了解了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故学习本词应着重培养学生寻找鉴赏 诗词的突破口的能力。 二、说目的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整理识记秦观文学常识,能辨析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用典等常见手法。 过程与方法: 诵读的基础上结合意象、意境和富有表现力词语寻找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认知“贬官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解读总结婉约派词人词风的特点,寻找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避免教师一言堂。课前查找有关本课的文学常识和背景资料,课堂中分组合作探究有关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的。 二、整体感知法。课标指出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读懂全文,方能参透细微,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路。 三、诵读法。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和综合素养,应该是语文教学本位的回归。诗词教学更应注意文学作品朗读中准读、品读、美读的目标达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巧导入 投影展示 苏小妹洞房三联三难秦少游的三副对联 提出问题 你了解秦观吗? 设计动机 让学生叹服赏识才情横溢的秦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展示 请同学展示搜集的秦观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 具体要求 请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一定笔记,教师补充,明确诗词赏析时要注意诗词下注解(往往会交代词作的背景)的方法。 设计动机 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诗词作品往往是诗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较为细致的了解,能 “知其人,解其言”。这是词作鉴赏的一个突破口。 第二环节:知人论诗明词风 提出问题 本词写了哪些景(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具体要求 听配乐朗诵,组织齐读。小组合作探讨词上片实景(孤馆、斜阳、杜鹃)和虚景(雾、月、楼台、津渡),理解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用典(梅花、尺素)等常用手法的作用。 设计动机 使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路,知晓词在表达方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特点。在写景中常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抒情中又常用典委婉含蓄表达心志和情感。这是词作鉴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辨手法 提出问题 词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 具体要求 再次朗读全词,明确各句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分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充分指导学生结合意象、意境分析词语的作用。 准确理解“失”“迷”“望断”“闭”字言情的妙处,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屡遭贬谪的失意怅惘 和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的情感。 设计动机 让学生知晓古人经常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引导学会作答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进而寻找诗词鉴赏的关键突破口。 第四环节:品味词语解词情 教师总结 该词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言其屡遭贬谪的失意怅惘 ,下片抒写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状景则刻画精妙(虚实相生),言情则深幽窈远(借景抒情)。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正是这些失意落魄的文人创作的。诗人个人命运的不幸,则正是诗坛的大幸。这种现象就叫“贬官文化”。 设计动机 教师总结全词特色,渲染情感。让学生养成诗词学习的完整流程,并能对诗词手法、特色、情感等方面进行完整的理解和归纳。认识“贬官文化”这种中国特有文化情趣。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全词,实现美读之目标。 第四环节:总结全词知特色 作业要求 1.填表总结婉约派和豪放派诗词的不同。 2.背诵秦观另一首代表词作《鹊桥仙》。 设计动机 比较古诗词中婉约派和豪放派诗词,认识两类词作在写景、抒情、选材、语言等方面的风格特点,能使学生迅速快捷的把握词作的情感,少走弯路,从而提高诗歌赏析能力。而背诵秦观另一首代表词作《鹊桥仙》,有助于进一步感知婉约派词风的特色。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