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 治和军事》随堂练习卷.doc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 治和军事》随堂练习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2.据《宋书》记载:“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这表明宋代设立“参知政事”的最初目的是(  ) A.强化相权 B.分散相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材料“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强调参知政事权力职责重大,故A项正确。 答案 A 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的“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以看出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降低了军队作战能力,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③④理解正确。故选D。 答案 D 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葺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 解析 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 答案 A 5.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6.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 A.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答案 C 7.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答案 D 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 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存,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 B 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答案 B 10.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收复开封 B.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 D.北宋灭亡,蒙古统一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宋朝(  ) A.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B.集体决策的格局 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 D.文官政治的特点 解析 根据材料“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反映的是文官政治下,士大夫与君权间的制衡,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材料描述的是(  ) A.秦朝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 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现象 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 D.汉初实行郡国制 解析 材料中“藩镇”出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削弱藩镇势力成功,故B项错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郡国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