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早期儒家思想及法、道、墨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本,根据讲学稿上标★的提示勾画重点知识,标注序号,分清层次,并熟记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时认真研读题目的要求,根据课本上的资料或者讲学稿上提供的资料,讨论整理归纳答案。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①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
2.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韩非子。
3.★影响:(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具体发展
★孔子和早期儒学
道家
法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
仁政
仁义和王道
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
民本思想
仁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史料链接】
关于“仁”、克己复礼与为政以德(1)樊远问仁,子曰:“爱人。”(2)子曰:泛爱众,而亲仁。(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法家思想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
【课前三分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时代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次备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