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5卷第2期
2008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UN IV ERSIT Y OF CHEMICAL TECHNOLO GY
Vol.35,No.2
2008
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浓缩中药提取液
于健飞 丁忠伟3 龙秉文 刘丽英 杨祖荣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对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浓缩中药提取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浓缩过程跨膜通量下降的原因,并考察了药液温度和流速对跨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提取液中固体颗粒等污染物造成的膜污染以及膜表面处水蒸汽压下降是浓缩过程跨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浓缩倍数较低(110~410的范围内,通量下降主要是由膜污染造成的;在浓缩倍数较高(410~1610的范围内,膜表面处水蒸汽下降也显示其影响。药液温度从46℃升高到60℃,通量从13188kg/(m 2?h 升高到30182kg/(m 2?h 。药液流速从01074m/s 升高到01130m/s ,通量从24114kg/(m 2?h 升高到31122kg/(m 2?h 。
关键词:中药提取液;膜蒸馏;浓缩;膜污染中图分类号:TQ02818
收稿日期:2007209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作者:男,1980年生,硕士生3通讯联系人
E 2mail :dingzw @mail.buct.edu.cn
引 言
中药制药一般包括提取、浓缩、纯化、干燥和制剂等过程。其中提取液的浓缩是现代中药制药的关键单元操作之一。目前我国的中药制药普遍采用蒸发浓缩工艺,这种技术存在着能耗高、浓缩时间长、有效成分损失多、浓缩器内易结垢等问题[1]。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陆续有一些新的浓缩技术被提出,如冷冻浓缩[2]、吸附分离浓缩[3],膜法反渗透浓缩[4]等,但应用成功的实例还很少见。
膜蒸馏是膜分离技术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它采用疏水性的微孔膜,以膜两侧存在的温差而引起的水蒸汽压力差作为传质推动力[5],实现水溶液的浓缩。膜蒸馏在常压和接近于常温下操作,具有有效
成分损失少、浓缩倍数高、节能(仅使用工业废热等优势,特别适合用于溶液的浓缩,在中药提取液浓缩领域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膜蒸馏技术用于中药液浓缩时,如何提高跨膜通量水平,是该技术在此领域工业化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利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浓缩中药提取液,探索浓缩过程中跨膜通量下降的原因,并寻求提
高跨膜通量水平的具体措施。
1 实验部分
111 实验装置
膜蒸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中药提取液贮槽置于恒温水浴内保持恒温,用齿轮泵将提取液抽出,送往平面膜组件,经膜蒸馏过程后提取液又返回贮槽。盛放纯水的贮槽置于电子天平上,用另一台齿轮泵将其中的纯水抽出,经制冷机冷却后送往膜组件,接受跨膜蒸汽冷凝液后,纯水又返回到纯水贮槽。实验过程中纯水贮槽重量的变化通过计算机实时监测,从而可计算出跨膜通量值。
1—恒温水浴;2—药液贮槽;3—药液泵;4—制冷机;5—纯水泵;6—纯水贮槽;7—电子天平;8—膜组件
图1 膜蒸馏实验装置流程图
Fig.1 Experimental setup for membrane distillation
112 实验条件
实验用膜为聚四氟乙烯平面膜,平均孔径为012μm ,由北京塑料研究所提供。实验所用提取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提供,按如下处方水提而成:桑叶
10g 、菊花10g 、桔梗10g 、连翅10g 、杏仁10g 、炙甘
草6g 、薄荷10g 、芦根15g 、前胡10g 。按该配方制成的提取液体积约150mL 。实验过程中,提取液侧(热侧平均温度t f 变化范围为43~60℃,纯水侧(冷侧的平均温度t p 保持在25℃,提取液的密度变化范围为1010~1070kg/m 3,浓缩倍数变化范围为110~618。
实验过程中,渗透液(纯水始终保持无色;另外,膜蒸馏操作温度仅为60℃,远低于提取温度。所以,由膜蒸馏造成的有效成份损失可以忽略。
2 结果与讨论
211 膜蒸馏浓缩过程中跨膜通量下降的原因分析21111 跨膜通量下降的可能性因素
图2 浓缩与恒体积实验对比
Fig.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 carried out with
concentration and at constant volume
图2给出了相同原始体积的药液恒体积及浓缩时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浓缩倍数从110增至310左右,其中u f 是指药液在膜组件中的流速。可以看出,恒体积实验中通量只是在最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有明显下降,随后基本维持恒定。这是药液浓度和颗粒浓度保持恒定的结果。在浓缩过程中,跨膜通量持续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药液中颗粒浓度在不断增加,故颗粒从药液主体向膜表面的迁移速度始终高于其反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