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发券顶和浮雕立柱、透雕门楣(图) 茂陵之东1公里处有一座霍去病墓。霍去病(前140-前117)为西汉名将,18岁即为侍中,曾六次出击匈奴,为汉王朝累立战功,被封为骠骑将军。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霍去病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谢而不受。23岁病卒。武帝为记其功劳,特在茂陵之邻建墓厚葬,并在他的墓前立了系列石雕,其中有脚踏匈奴的立马以及跃马、卧马、舔犊的母牛、卧象、伏虎、卧牛、尖嘴野猪、石蟾、石鱼等16件。第一次展现了由石雕组成的墓前神道。 ●霍去病墓:墓前神道的出现 墓前神道一般最前方为左右一对石阙,然后是马、虎、骆驼、羊等动物,神道之后才是陵墓的地上建筑部分。石阙形如石碑,顶上安有木结构形式的石屋顶,阙身和阙顶上不但雕有柱、枋、斗拱、椽子、瓦等木建筑的构件,还附有人物等纹样。 四川雅安高颐阙是现存汉代中石阙中最精美的实例。阙身为一大一小拼为一体,称为子母阙。阙位于墓前神道的前方,成为陵墓的入口标志,在有的汉墓前还立有石柱,也是墓前的一种标志性建筑。 ●神道石阙 汉墓结构图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剖面图 各地发掘的汉墓也有砖或石结构的。这些地下墓室多为长方形,有斜向的墓道通向地面。墓室地面、四壁及室顶都用长条形的空心砖或石料铺砌。这些砖和石料一般宽0.6米-0.8米,厚约0.2米-0.3米,长约l.5米,块块相搭地砌在墓室的四壁和顶部。 砖、石表面上多雕刻有各种纹样,称画像砖和画像石。描绘对象包括人物和虎、马、朱雀、飞禽等动物的单体形象,和人们劳动、游乐、生活的场景。如墓主人打猎、出行、收租、宴乐的情景,农民的播种、收获、煮盐,还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的情节。这些形象充满在墓室四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市俗生活。 画像砖和画像石 汉墓画像图 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为今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建筑的形象资料。画像砖、画像石上描绘人的生活环境,其中有各种建筑的形象。 汉代画像砖中的中型住宅图像,四川成都出土 明器是一种陪葬的器物模型,除了墓主人所用的器具以外,也有建筑模型。从中我们可看到那个时代的四合院、多层楼阁和单层房屋,各种屋顶、门窗,以及它们的结构和装饰的形式。 明器:(1)冥器; 一作“盟器”。(2)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1)冥器。随葬器物,多用竹、木或陶土制成。自宋,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器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者。《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2)御赐受封礼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明器中的建筑形象 汉代明器中的陶楼、陶屋、陶院落(图) 汉代明器陶质塔楼 河北阜城出土的 (图) 由于这种由大型空心砖和石料整块铺砌而构筑的墓室制作工艺不仅费事,而且限制了墓室的宽度,后来逐渐改为用板材斜撑使墓顶成为宽度较大的折面,继而发展成为弧形的发券顶。这时,小块的砖、石代替了大型的砖、石板材,墓壁上的装饰也由雕刻而逐步发展成为彩绘,即在砖壁上先抹一层白灰,在白灰面上再进行黑白或彩色的绘画。 ●发券顶的产生 砖石结构汉墓的墓顶演变:整料铺砌→板材斜撑→发券顶 第九讲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著名陵墓建筑 ●秦始皇陵:陕西临潼县。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帝陵。 ●汉茂陵:陕西兴平县。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者。 ●唐乾陵:陕西乾县。唐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者。 ●北宋七帝八陵:河南巩义市。改变了汉唐陵墓居高临下和依山傍水的体制,陵台建于低洼之地,与当时的风水堪舆学说密切相关。 ●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长陵以宏伟的地面建筑著称,定陵为地下宫殿。 ●清东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县。平面布局沿袭了明代诸陵旧制,但在坟丘上部增设月牙城。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奠基之作。位于陕西省临潼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即位伊始,即在咸阳大建宫室,同时开始帝陵建设,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二世即位。[又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前247)即位时就开始建陵,历时38年。] 秦始皇陵墓的主体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外观上为一方锥形的夯土台,南北长350米,东西长345米,台高47米。陵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测得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面积大小近78个故宫。 秦始皇陵陵体至今尚未发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