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5 年)
2018 年7 月
目录
一、前言1
二、发展基础3
(一)发展现状 3
(二)面临形势 7
三、发展目标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2
四、聚焦五大新兴领域,突破十大重点产业19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9
(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22
(三)新材料领域 25
(四)新能源领域 27
(五)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29
五、发展布局32
(一)构建“一核” 33
(二)打造“三带” 33
(三)集聚“十区” 34
六、全面推进 “4+”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36
(一)推进“数字+”行动 38
(二)推进“品牌+”行动 39
(三)推进“标准+”行动 40
(四)推进“文化+”行动 41
七、发展机制40
(一)建立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42
(二)创新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42
(三)优化重点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44
附件1 47
附件2 48
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5年)
一、前言
东莞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
具制造等“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一代
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
展壮大,以及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前瞻布
局,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582 亿元,位居全国 19 名,五
年来年均增长 8.39% ,是唯一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
市。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
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
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
业,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放眼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浪潮方兴未艾,新一轮科技革
1
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进入群体迸发时期,新一轮制造业争
夺战在欧美主导下打响,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
重夺国际制造业竞争主导权。美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
生物技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英国重点发展超低碳汽车、生命
科学医药以及尖端制造业,法国政府建立战略投资基金发展能
源、汽车、航空等产业。全球产业链资源分布正在重新构建,
现有国际分工体系正面临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
来新机遇和新格局。
面向2025 年,东莞必须加快动能转换,坚持传统产业提
质增效、坚持优势产业巩固发展,对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引领
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
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
大新兴领域,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终
端、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
高性能电池、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产业,是抢
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
造业中心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质量发展的
实施保障,是新时代赋予东莞的历史使命。
2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引领,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东莞”的总体要求,推进创
新转型发展、全面开放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美丽东莞建设、
社会和谐善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