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docVIP

工作研究: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 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开发和培育新的旅游产品,推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生态农业旅游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兴起的一种特殊旅游项目。具体来说,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从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具有极大参与性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重大创新意义,在于通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交叉渗透,建立起两大产业的互动机制,通过农、旅结合的模式,创建和谐的生态体系。生态农业旅游以其在农业、旅游业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受到各界的重视,成为旅游开发、投资的新热点。在此背景下,对云南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意义 农业人口多、农村居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是困扰云南省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意义深远。 (1)丰富旅游产品,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还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促进休闲度假、康体保健、商务会议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 (2)城乡互动,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生态农业旅游搭建城市——乡村联系的纽带,促进城乡之间信息、资金、人才的流动,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3)多重效益优势。生态农业旅游是在农业资源、乡村资源的基础上,农旅相结合的新型开发模式,具有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多重效益。 2 云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和优势 2.1 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 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其中包括一些云南所特有的植物种类,如南肉豆蔻、望天树、龙血树、铁力木以及一大批名贵水果等。云南野生花卉品种繁多,有兰花、杜鹃、报春、龙胆、木兰等名花。云南也是我国珍稀动物的重点分布区和保护区,有小熊猫、亚洲象、南亚虎、白眉长臂猿、滇金丝猴、牛羚、双角犀鸟等珍稀动物;在列为国家级保护的120种野生动物中,云南有52种,占全国的43.3%。 2.2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云南是人类重要发祥地。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云南长期传统的农业文化造就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如元江哈尼族的梯田,边疆部分民族的刀耕火种、锄耕,内地民族的犁耕,怒江独龙族的采集,傣族、白族、壮族的捕鱼、景颇族、布朗族、哈尼族等民族的植物毒鱼,怒族、傈僳族、侃族、拉枯族等民族的狩猎,以及各地不同的劳动工具、风俗、餐饮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3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云南省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游客39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1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 72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9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趋势已经初步呈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地交通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的改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以昆明为中心的全省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网络初现雏形。到2005年,全省共有19 526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行社41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家),旅游住宿设施14 234家(其中旅游星级饭店747家),投入经营接待的旅游景区景点500多个,重点旅游景区230多个(其中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86个),旅游车船公司16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69家,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不同类型的旅游餐馆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良好的软硬件设施。 2.4 良好的区位优势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北与川渝相连,西通青藏,东靠黔桂,南与东南亚血脉相通,自古以

文档评论(0)

pi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