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何恐惧中越走越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盟为何恐惧中非越走越近 015年2月9日 作者:赵雅楠2 “十二年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把非洲称作‘毫无希望’的大陆。可30年前也有无数外国人认为中国毫无希望。事实反驳了他们。” 在非洲待了整整七年,刚刚回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唐晓阳在回答一名非洲留学生有关中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说。 从2007年开始,唐晓阳用整整六年时间对十几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采访了近千名和中非合作直接相关的双方官员、经理、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对非洲了解得越深,他越觉得中非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背后存在重重挑战。但是对于中非经济交往的未来能否实现“双赢”,他持乐观态度。 中国人现在看非洲人的眼光,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国游客到中国的感觉,除了带着优越感、陌生感,甚至还有害怕。 “我被医院派去肯尼亚的时候,担心自己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刘医生说。 “94年左右,我们医院一个去也门的医疗队正好赶上也门内战,一群人差点被子弹射中。后来我在非洲坦桑尼亚待了三个月,觉得那里很安全,居民也很友好,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 中非两国人在看待彼此时,往往存在因文化、社会差异造成的误解,因此了解非洲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非常重要。 非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加强,中非关系日益被西方国家诟病,西方政府及民间人士发动国际舆论攻势,非议中国对非战略。2014年8月3日,希拉里在非洲最西部的农业国塞内加尔的讲话中表示,美国致力于一种增进而非榨取的合作模式,称外来国家为自身攫取非洲财富的时代应该结束了,暗示“某些国家”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 不管希拉里是否暗指中国,中西方谈论对非合作模式都难免有失客观,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作用和地位才是真正重要的。 根据采访以及对非洲媒体的调查显示,非洲人对中国有褒有贬,既非我们自己认为的那么积极,也非西方学界、政界那样一味地批判。 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洲落后国家的发展的帮助是受到当地人普遍认可的,他们已经离不开中国技术,离不开中国货。而对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中国在非洲“攫取”资源,中国人抢夺当地劳动力市场。 对于这种指责,需要认清的一点事实是:中非贸易确实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平衡,非洲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矿产和石油占了70%至80%。这其实是由非洲目前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因为它的比较优势只在于能够提供原材料。 但是资源进口并不等于资源占有,目前中国在非洲真正占有股权的石油和矿产相当少。以非洲西南部的石油矿产大国安哥拉为例,2012年,中国从安哥拉进口的石油占当地总产量的45%,但是在安哥拉现有的34块油田中,中石化仅在四块区块占有股份,另外三十块油田的主要持股人与运营商几乎都来自欧美的国际石油巨头,连印度公司都比中国多。 2012年5月5日,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雷蒙斯在中铁四局安哥拉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陈刚的陪同下,到中铁四局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工程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而中国石油进口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利比亚的情况也类似。截止2013年,该国两百块油田中,中石油仅拥有一块油田的勘探权。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指责完全是欲加之罪,没有任何的现实说服力。 而作为非洲国家本身来说,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并不应该被否定。事实上,很多非洲政府非常欢迎资源开采加工,也有意识地推动资源开采附加值的增长。为了真正推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也对中非贸易形势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中国与安哥拉的“石油换项目”框架协议。 安哥拉是一个自然资源与矿产资源都得天独厚的国家,然而优越的自然条件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福音。1975年,安哥拉刚刚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全国便陷入内战,一打就是27年,直到2002年才结束,战后基础建设几乎被毁坏殆尽。 中国与安哥拉的“石油换项目”框架协议第一次使安哥拉普通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4年3月,安哥拉财政部以安哥拉的石油为担保,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一笔数额为20亿美元的信贷框架协议。 这20亿美元被分两期用于安哥拉基建107个项目,既包括道路修缮、电信主干网、灌溉、供水等基础建设,也有医院、学校等公益服务设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直接将油价上涨收益转化为人民福利。 罗安达天主教大学的经济学教授Andrade称,“这是安哥拉普通百姓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国家的石油收入被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中非合作新模式:经济合作区 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北部非洲与南部非洲。从总体水平上来看,北非要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发达很多,比如摩洛哥、利比亚和埃及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北非国家民族成分主要为阿拉伯民族和柏柏尔族,信仰宗教为伊斯兰教,因此很少被人们归属在“传统意义”里的非洲。越过撒哈拉沙漠,才到了尼格罗人种的故乡——“黑非洲”。而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合作,主要开展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