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历史概述:? 与苦难悲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历史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却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30年。经过中国人民30年的浴血奋战,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一、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主张和平建国;2、在广大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 ;3、实行人民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4、国统区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如何理解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在于抵制民国初年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大搞帝制复辟。与政治倒退相随而来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涵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集中指向三方面:;(四)新文化运动并未完全否定传统 ;;再次,他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反对偶像崇拜,希望树立科学进取的精神。 陈独秀在《有鬼质疑论》中指出,“灵学”是用来欺人牟利的骗人之谈。鲁迅则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 他们还提出要在“学术上破除迷信,思想自由”,要破坏“偶像的权威”。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偶像破坏论》。“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音同久)坐不动,十(音同实)是无用。这几句形容偶像的话,何等有趣!偶像何以应该破坏,这几句话可算说得淋漓尽致了”。;;;;;;;;;;(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六)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七)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保留; 二、如何认识“救亡压倒启蒙”论?;;;;;;首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其次,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再次,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6版,第113—114页。;4、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依然进行着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三、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缘由有三:;;;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传播和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条件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4、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5、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6、中国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2)激烈争辩阶段;;(3)探求选择阶段;;; 在比较鉴别中一批先进分子抛弃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汇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至少有三点。;;(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呈现出新的面貌 ;;;第三,中国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乡村封建势力。;;;五、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中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1)理论依据;;其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列宁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论的指导。;;(2)现实依据。;2、中国国民党方面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纲领 ;(三)“合则两利”:国共两党的发展 ;;2、共产党的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主要贡献 ;(五)国共合作成效显著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   1.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3.中国共产党内为何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 . 教学难

文档评论(0)

189****1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