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 目: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综述
学 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200872010318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综述
摘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BEC)现象是指系统处于临界温度以下,一定宏观数量的粒子聚集到粒子数守恒体系的同一量子状态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量子现象,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关注.它涉及物理学很多领域,包括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等。1995年这个现象在稀薄原子气体中第一次被观察到,随后掀起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热潮。2004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科学》将实现费米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评为年度国际科技十大进展之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从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主要介绍其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重点阐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形成条件和特性。最后,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宏观量子态;激光冷却与囚禁;原子激光
引言
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预言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简称BEC),从这个理论诞生之初,人们便对它充满了好奇,随后经过长期的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实验进展。在爱因斯坦理论预言之后70年,1995年终于在实验室里看到了中性原子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基于“在稀薄的碱金属气体中成功地获得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并对凝聚体特性进行的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Conrell)、卡尔·维曼(Wiemna)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Ketterle),以表彰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美国《科学》杂志也把BEC选为1995年度的“分子”[1]。本文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及其形成条件,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一些特殊性质作一介绍,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相关的应用。
一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由来
20世纪初,在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的研究中诞生了量子概念,光量子被称为光子。1924年6月24日,30岁的印度达卡大学的玻色(Bose) 将光子作为其数量并不守恒的全同粒子处理,研究了“光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问题,试图不依赖经典电动力学来推导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的系数。爱因斯坦亲自把玻色的手稿译成德文,送去发表,并在文末加注说:“我以为玻色对普朗克公式的推导乃是一项重大进步,所用方法也将导致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立即着手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于1924和1925年发表两篇文章,将玻色对光子的统计方法推广到全同粒子理想气体,并预言当这类原子的温度足够低时,那么所有原子会突然以可能的最低能态凝聚,物质的这一状态后被称为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condensation,简写做BEC)。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物质,所有玻色子都处于同一能量最低的状态,并且有相同的物理特征,它是一种由微观粒子的量子性质所产生的宏观现象[2]。
由于这个理论预言的奇妙性,爱因斯坦的预测引起了实验物理学家的广泛兴趣。然而实现BEC的条件极为苛刻和“矛盾”:一方面希望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要求原子体系处于气态。物理学家都希望能够在实验上观察到这种物理现象,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验体系以及实验技术的限制,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早期实验研究进展十分缓慢,研究的目标也主要集中在实验物质体系的选择方面。1938 年,法国人 London 首先把超流态液氦与金属超导体看作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体系,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才真正引起物理学界的重视。超流态液氦具有量子简并特性,并指出液氦超流本质上是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但是由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强,凝聚的特征不是太明显。而且,他还根据玻色一爱因斯坦统计的理论计算出了出现凝聚现象的临界温度几为3.2K。1959 年,芝加哥大学的 Hecht 指出:强磁场中的自旋极化氢原子气体中可能发生 BEC。物理学家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验上的进展一直不大。90 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的最好结果是:温度降低到 100 μk ,密度达到 。然而,实验工作无法再继续下去,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Mta涠洲原油常压蒸馏工艺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 《4位电子密码锁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 《7.50―16轮胎牵引附着性能的试验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预防婴幼儿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意义》-毕业设计(论文).doc
- 《50SJ-35型砂浆泵的水力及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61度亚运会体育营销策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
- 《80后文学关于“韩寒现象”的思考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 《361度亚运会体育营销策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
- 《800v交流机组发电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1060铝合金表面B型硅烷膜的制备及其工艺性研究》 (1)》-毕业设计(论文).doc
- 《不同沉淀剂水热合成Ni(OH)2及其表征》-毕业设计(论文).doc
- 《不同的采煤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毕业设计(论文).doc
- 《不同品种红花苗菜与小白菜黄酮含量之间的测定与比较》-毕业设计(论文).doc
- 《步进电机控制装置设计--程序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 《步进电机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 《部分阶梯埋氧SOI器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
- 《采前Harpin处理对李冷害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doc
- 《草茶包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草酸钴热分解行为的探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 《测试装置的特性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