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赛(汉译英)的批评.docVIP

对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赛(汉译英)的批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赛(汉译英)的批评 ·平头百· 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编辑部和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结果在近日揭晓,公布于《中国翻译》双月刊2005年第6期。读了赛事评委会用以判断参赛作品的参考译文,笔者感到震惊。 按理说,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高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尺度,不同译者可能产生出不同的译文。但是,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任何应用文,都可以从译者对原文语言的理解,对译入语文字的使用是否正确,来对译文做出最基本判断,判别其为正确或错误。以此来衡量参考译文,人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明显的错误,按照国家翻译译文质量标准,这样的译文只能评定为“不合格”。评委拿出这样不合格的参考译文,怎么能给参赛作品做出公正的评价? 据评委会的工作报告,“评审前, 各评审组紧扣原文展开讨论, 在集思广益, 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人执笔拟出参考译文初稿。评委会多次召集专家讨论初稿, 反复斟酌修改, 确定参考译文。而后制定出严格且操作性甚强的评审标准。”从公布出来的参考译文看,或者是工作报告夸大其词,评委会的专家们草率从事,没有仔细看过参考译文,便让它带着许多硬伤面世;或者是评委会召集的所谓专家根本就不具备必要的翻译能力。 笔者认为,这件事反映出中国翻译界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或者说重理论轻实际。各外语院校的教授副教授中,真正具有翻译实践经验的不多,在教学中偏重于语言学和所谓翻译学理论,热衷于撰写各种论文,轻视翻译实践。这次比赛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参考译文错误多多,执笔评委在点评中对各种理论却说得头头是道,有的评点压根就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中国翻译》杂志同样存在这个突出问题。每一期都是“翻译学理论”占了主要版面,多年来都是由“翻译学”研究者掌握了“话语主导权”,讨论翻译实际的文章很少。这样一来,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误导,青年学子们如博士生硕士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谓“学术论文”上,而他们成为讲师教授后又影响另一代学子。长此以往,中国翻译的前景堪忧!笔者希望借对这次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引出的讨论,使一些局中人能够猛醒,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以下引用的文字,都从《中国翻译》杂志第6期录入,录入过程可能出现差错,还以杂志刊登者为准。 【汉译英比赛用中文原文:】 老来乐 六十整岁望七十岁如攀高山。不料七十岁居然过了。又想八十岁是难于上青天, 可望不可即了。岂知 八十岁又过了。老汉今年八十二矣。这是照传统算法, 务虚不务实。现在不是提倡尊重传统吗 ? 老年多半能悟道。孔子说 “天下有道”。老子说 “道可道”。《圣经》说“太初有道”。佛教说“邪魔外道”。我老了, 不免胡思乱想, 胡说八道, 自觉悟出一条真理 : 老年是广阔天地, 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十岁开始可以诸事不做而拿退休金, 不愁没有一碗饭吃, 自由自在, 自得其乐。要看书可以随便乱翻。 金庸、梁羽生、克里斯蒂、松本清张, 从前哪能拜读 ? 现在可以了。随看随忘, 便扔在一边。无忧无虑, 无人打扰, 不必出门而自有天地。真是无限风光在老年。 偶尔有人来, 不论男女老少认识不认识, 天南地北, 天上地下, 天文地理, 谈天说地, 百无禁忌。我的话匣子一开, 激光磁盘便响个不停, 滔滔不绝。无奈我闲人忙, 昕众逐渐稀少, 终于门庭冷落, 只剩一屋子广阔天地, 任我独往独来, 随意挥洒。 打开电视, 又是一番新气象。古今中外, 赤道南极, 变幻莫测。真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忽而庄严说教,忽而插科打浑, 忽而高歌一曲, 忽而舞步翩翩。帝王将相, 牛鬼蛇神, 无不具备, 应有尽有, 场面各有不同 。主持人个个精神焕发。服装表演件件花样翻新。足球射门中的。篮球投篮不空。马家军飒爽英姿。大歌星真人假唱。忽然出现红顶花翎,拖着辫子, 仿佛我的一百四十岁的父亲复活。他不辞辛苦跑到北京来对宣统皇帝磕头。我却曾在大庭广众中对溥仪先生点头问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一代胜过一代。正在得意之间, 不料长袍马褂已变成西装革履。长发长袜, 飘来跳去, 三点泳装 耀眼生辉。眼睛耳朵实在招架不住, 那就下令暂停, 闭目养神去也。 这正是 : 小屋之中天地阔 老年无事是忙人。 【评委的参考译文:】 Delights in Growing Old At the age of sixty I longed for a life span of seventy, a goal as difficult as a summit to be reached. Who would expect that I had reached it? Then I dreamed of living to be eighty, a target in sight b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