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这里输入标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疼 痛 性 疾 诊 病 断 的 与 治 疗 郭惠访 北京丰台医院 一.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 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受性反应,是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一种信号,是引起机体 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亦是当今列为原有 四大特征之后续加的第五大特征。 二.颈肩臂痛—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组织并引起各种与颈椎相关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也称颈椎综合症。 (一).颈椎病的诊断 通常该类疾病的诊断从两大类思路进行诊断 1.通过常规诊疗原则顺行思路诊断 (1).针对病人临床体征查体初步结果; (2).常规物理检查、影像检查; 2.针对病人主要症状的特点突出重点诊断思路 (1).病人症状特点突出; (2).病人症状特点不突出; (二)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1.中枢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产生的自发性疼痛。部分疼痛的发病机制至尚在研究中。国外学者把中枢痛分为七大症状:肌肉痛、感觉异常、感觉过敏、触诱发痛、刺痛、循环痛、蠕动痛或内脏痛。 (1).中枢痛疾病的病变涉及脊髓丘脑束路径,包括间接地脊髓网状丘脑束、脊髓中脑投射纤维; (2).以丘脑为核心的中枢痛,包括丘脑腹后核、丘脑网状核、丘脑正中核和丘脑板内侧核区刺激性病变; (3).脊髓内侧丘系传导通路和大脑皮质感觉神经元产生的疼痛机制资料甚少; (4).脊髓本身病变所致的中枢痛; 2.痉挛性疼痛:为因牵张反射兴奋过度引起的继张力增高,强制性肌肉收缩,刺激感觉神经发放传入冲动产生的疼痛感受。该疾病病因复杂,病变部位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的病变都可引起。很多病因目前仍不明确。 (1).中枢神经痉挛性疼痛; (2).周围神经痉挛性疼痛; (3).肌肉痉挛性疼痛。 3.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该疾病是在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会提出的替代反射性交感型神经萎缩和灼性神经痛。发病机制有几种学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外周感觉感受器致敏;?.脊髓后角神经元活动异常;......中枢敏化;中枢下行抑制系统功能异常。 4.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疱疹后3个月后仍然疼痛。带状疱疹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以受累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疼痛性质: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感等。 5.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但以周围神经为多见。以40-60岁患者多见。单发性神经炎和多发性神经炎。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 颈型颈椎病:以青壮年居多,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酸胀及不适感。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症状——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不强迫立正式体位,颈椎棘突或棘间直接压痛或叩痛为多见。 根性痛——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肌力障碍 ——常以前根受压者最明显,早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但很快减弱,并出现肌萎缩症,严重者反射消失。腱反射改变——早期表现为活跃,中后期减弱或消失,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特殊试验——引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 脊髓型颈椎病:锥体束征、肢体麻木、反射障碍、自主神经症状、大小便那功能障碍、肌力下降。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眩晕或晕厥。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上半部躯干、头部及上肢,即颈交感神经分布的所谓“上象限区”。——疼痛与感觉障碍、血管运动与神经营养障碍、心脏症状。 混合型颈椎病: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治疗与展望 1.药物疗法——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局麻药,激素类药物,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抗精神病、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维生素类药物,酶类药物,神经破坏药,抗代谢药(抗痛风药、抗骨质疏松药),其他相关药。 2.神经阻滞疗法——脑神经阻滞,椎管内神经阻滞,神经丛阻滞,神经节阻滞,神经干与神经支阻滞,治疗性诊断。 3.超前镇痛、术后镇痛与病人自控镇痛——超前镇痛,术后镇痛,病人自控镇痛。 4.物理疗法——光疗法,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温热疗法,泥疗法,运动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器具疗法(牵引疗法、支具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 6.微创疗法——射频疗法,臭氧疗法,化学溶盘术,经皮激光减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