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菌 核 病 病原菌以菌核或菌絲在植株殘體存活。春、秋兩季多雨潮濕時,菌核發芽成為子囊盤,釋出子囊孢子為初次感染源,經氣流傳播而感染老葉。在植株生長期主要界病株與健株的接觸傳播,菌核常混雜在種子間,做長距離傳播。在適溫(19~24℃)、高濕、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之環境,有利於本病之發生。 病徵: 幼苗和成株在莖基部產生淺褐色凹陷腐爛病徵。輕者發育不良、矮化、減產。重者莖桿腰折、植株枯死。當葉片受感染,葉部組織出水、腐爛呈黑褐色之黏濕狀。高濕時,患部出現白色菌絲,在莖部或髓部產生米粒大之黑色菌核,在葉部則產生細小之菌核。 * * 防治方法: 注意田間排水,拔除並燒毀病株。 貯藏運輸期間,不可在產品上澆水,盡量保持乾燥控制在相對濕度92%以下,可減少危害。 白菜菌核病病狀 * * 根 莖 類 常見的根莖類蔬菜包括根菜類蘿蔔、胡蘿蔔及甘藷等; 莖菜類山藥、芋、馬鈴薯、竹筍、蘆筍、球莖甘藍及蓮等。由於此類作物食用部位大部份生長於土壤中,因此對土壤之 選擇更形重要,對於土壤之配合措施除上述情形應特別注意外,栽培時期也很重要。 根莖類蔬菜有機栽培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不同於一般栽培方法;而且效果亦不若化 學方法顯著,應加強田間管理配合其它物理、生物及耕作等方法防治病蟲害。園區周圍可搭設簡易隔離網,減少鄰區污染及病蟲害入侵。 * * 瘡 痂 病 本放射線菌殘存土中及病薯,為第一次感染源。病菌主由皮目侵入,亦可經傷口為害,土壤pH值較酸時不易發病,pH5.2~8.0時發生嚴重,土溫20~22℃易發病。 病徵: 病菌主要發生於塊晶,初發病塊莖表面出現表皮破裂之疣狀物,逐漸形成隆起之圓形褐色瘡痂病斑,嚴重時多數病斑癒合並呈網狀龜裂,嚴重影響商品價值,甚而價值全無。 * * 防治方法: 使用健康種薯,避免在病田留種薯。 注意灌溉,避免塊莖因水分失衡而破裂,製造病菌入侵之傷口。 調降土壤酸鹼值,以防治普通瘡痂病。 發病嚴重地區,宜與水稻輪作,以降低土壤病原密度;並禁止使用尿素,以免加重疫情。 馬鈴薯瘡痂病病狀 * * 灰 黴 病 早春低溫潮濕,日照不足是灰黴病蔓延的重要條件。病原菌於組織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藉氣流傳播蔓延,為主要感染源。 病徵: 感染大蒜假莖、葉及蒜苔。葉部病斑呈灰白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外圍褐色、中間淡色之橢圓形斑,並融合成條形大斑,嚴重時程葉枯現象,蒜苔則在低溫儲藏時發病。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病害管理,清除病葉,適度供水,促進通風。 大蒜灰黴病病狀 * * 瓜 果 類 台灣氣候條件適合各類瓜果類蔬菜生長,全台全年各地都可見其栽培,為台灣蔬菜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群 。 瓜果類蔬菜仍持續在台灣蔬菜產業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各試驗研究機構及私人種苗公司投入許多心血進行育種工作,未來可期各種瓜果類蔬菜新品種將陸續育成,尤其是高經濟的種類如西瓜及洋香瓜等。 瓜類作物大都難逃被危害的命運,依病毒種類、栽培品種及環境因素不同,其病徵亦不盡相同。 * * 病 毒 病 病徵: 主要出現在葉片,一般為黃綠相間的嵌紋病徵,偶有壞疽條斑或水浸斑,或者葉片凹凸不平皺縮或畸形,新葉顏色變淡變黃,葉片縮小,受害嚴重則生長停頓,甚至枯死。罹病株之果實表現凹凸不平色澤不均變小或發育不良之畸形果。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 清除罹病株並燒毀。 消滅媒介昆蟲。 避免機械傳播。 多施有機堆肥,增加植株生長勢。 冬瓜病毒病病狀 * * 白 粉 病 各種設施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的一種病害。 病害主要發生於春、秋季,最適發病溫度為20~26℃,尤其在白天乾熱與夜晚冷涼的條件下,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到處飛散,極易於短時間內造成流行性病害。 病徵: 主要病徵乃在葉表面產生白色粉狀孢子,類似麵粉而得名。感染初期成點狀散佈於葉面,慢慢變成灰白色粉狀,後來病斑互相連結,葉片泛黃,有時造成落葉。在葉柄、莖部及豆莢上,初期亦形成白粉病斑,後期在病斑下面的組織變成褐色斑點,影響產量及品質,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 * * 防治方法: 使用清潔種子,避免在病田採種。 改善設施中通風狀況,也可抑制本病害的蔓延。 藥劑防治:藥劑應交替使用,避免抗藥性菌株出現。 採用抗病品種:為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豌豆葉白粉病病徵 * * 蔓 枯 病 栽培上主要病害之一,偶而也會危害其它瓜類,造成嚴重損失。 本病原菌可在種子、病蔓和土壤中存活並感染植株,但主要感染源則是在病蔓上之子囊殼與柄子器產生的子囊孢子與柄孢子。前者隨風吹送傳播,後者藉雨水飛濺傳播。最適發病溫度為18~25℃。 病徵: 病斑與健全組織交接處形成許多黑色小粒狀之柄子器和子囊殼,在潮濕環境患部會有橘紅色的流膠,末期整株死亡;葉片及葉柄受害時,呈水浸狀黃化壞疽,提早枯死;果梗和果實也都會罹病,產生黑色龜裂凹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