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的病症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 本证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湿浊中阻,运化失调,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凡出现身目黄染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黄疸常与胁痛、癥积、鼓胀等病证并见 2. 患者,女性,55岁,杭州上城五金交电化工有限公司退休职工。2005年4月30日就诊。 刻见胃脘胀痛,牵连两胁,伴有腹胀,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纳食尚可,口不干。大便溏薄,日2-3次,不成形,便前腹痛,解后痛减。舌质淡红,苔白,脉两关弦细。患者平素性情抑郁。 方药:炒陈皮12 g 白芍15 g 枳壳12 g 炒防风6 g 木香12 g 炒川连6 g 郁金9 g 柴胡12 g 大腹皮9 g 冬术12 g 茯苓12 g 香附12 g 首乌藤30 g 淮小麦20 g 炙甘草6 g 合欢皮12 g 丹皮9 g 焦山楂15 g 柒剂 患者服药后,胃脘胀满感觉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次,无腹痛。两胁胀痛感觉已明显减轻。 二剂:去丹皮,加入八月札12,以加强理气之力。 黄 疸 [定义] [讨论范围] 黄疸的共同特征 目黄、身黄、小便黄。关键性的特征? 三类黄疸各自的特征 阳黄: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 等湿热之象。 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有神疲畏寒, 苔白腻,脉濡缓等寒湿之象。 急黄:黄色如金,伴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 等湿热挟毒,内陷心营之候。 [病 因] 1、感受外邪 2、饮食所伤 3、禀赋不足或后天失治 4、劳伤久病。 饮食不节 湿浊内生 感受外邪 湿热疫毒 郁遏不达 寒湿入侵 困阻脾胃 中焦湿热 中焦寒湿 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 瘀阻胆道 [病 机] 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 阳 黄 热毒炽盛 伤及营血 热迫胆汁 外流 急 黄 胆汁受阻 阴 黄 素体脾胃虚寒 (禀赋不足) 脾阳不振 积聚日久 延误失治 重 感 外 邪 { 病因:湿热疫毒 概 病机: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 汁外溢 括 病位:脾胃肝胆 临床特征:目黄、身黄、尿黄 黄疸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为患,内涉脾胃运化,影响肝胆疏泄,进而瘀阻脉络。 (一)辨证要点 1.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预后良好。  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迟或濡缓,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辨证论治] 2.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3.辨急黄 灼阴—口干尿少 伤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动血—衄血、便血、尿血 窍闭—神昏谵语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   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  (二)治疗原则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主证:身目俱黄迅速加深,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兼证:发热口渴, 胁腹部胀闷或疼痛,口干而苦,恶心欲呕,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茵陈 大黄 栀子 常用药:茵陈蒿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清热泻下;茯苓、滑石、车前草利湿清热,使邪从小便而去。 [证治分类] 2、湿重于热证 主证: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 兼证:头重身困 ,口苦,口干不欲饮,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烂。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弦滑。 证机概要:湿遏热伏 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 清热退黄。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茵陈、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利湿清热退黄。 1.寒湿内困证 主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