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殇—印度博帕尔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博帕尔事故警示教育 活动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三函〔2015〕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这是一起发生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典型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长期关注,影响重大。为深刻吸取博帕尔事故教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博帕尔事故警示教育活动(以下简称警示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要在本地区和本企业系统开展一次集中的警示教育活动。博帕尔事故视频资料已刻制成光盘下发,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将视频资料发至辖区内各市、县,确保分发到当地各有关企业,中央企业要将视频资料发至下属的有关企业,并组织认真观看,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真正做到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来对待。二、各地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警示教育活动,其他有关企业要在2015年9月底前完成警示教育活动。三、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事故警示教育的力度,督促辖区内有关企业认真吸取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找漏洞,采取弥补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和有关中央企业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抓好贯彻落实,并于2015年10月30日前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总结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回顾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这是一起发生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典型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长期关注,影响重大。 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影响巨大。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由于这次事件,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背景】什么是甲基异氰酸酯? ?名称:甲基异氰酸酯,又称为异氰酸甲酯,简称MIC(methyl isocyanate)。 ?分子式:CH3NCO,分子量57.06。 ?物理性质:沸点39.1℃,蒸气密度1.42,蒸气压46.39kPa(348mmHg 20℃)。 ?化学性质: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如胺、水、醇、酸发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在过量水存在时,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二甲基脲,在过量MIC时则形成1,3,5-三甲基缩二脲。这二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遇碱分解。 ?燃爆特性:闪点-15℃(闭杯),爆炸极限5.3%~26%,自燃点534℃。 ?毒理学性质:本品属剧毒化学品。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规定的8h允许暴露极限浓度是0.047mg/m3。 1、事故背景 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即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联合碳化占该公司50.9%的股份。 事故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SEVIN)。 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