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第二年成果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 ※    機械工程教育在知識經濟衝擊下的改革   ※ ※                       ※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ˇ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1-2522-S-155-002- 執行期間: 91年 10月 01日至 92年 09月 30日 計畫主持人:徐澤志 共同主持人:徐業良 何旭川 謝建興 陳永樹 陳傳生 王立文 吳昌暉 江右君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ˇ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元智大學機械系 中 華 民 國 92 年 09 月 30 日 PAGE PAGE 24 一、中文摘要 本計劃思考如何重整機械工程教育,以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衝擊與挑戰。藉著對知識經濟的文獻與ABET EC2000的各項準則的探討,本計劃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機械工程師需具備以下四種能力:(1)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的思維模式與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2)應用資訊科技工具的能力、(3)良好的溝通、領導、群體合作技巧與國際化的語言能力、(4)與對科技潮流快速變遷的適應力及對社會與環境的人文關懷。本計劃並規劃了低年級(創意思考模式的激發)、中年級(專業知識應用與獨立思考能力之養成)、高年級(銜接產業應用之準備),三個階段性的養成目標,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養成各項接受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各項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大學機械工程教育,應突破“知識傳授”傳統、單一的角色,更積極塑造更開放、活潑、具適應力的教育環境與氣氛,在專業課程之外給予學生必要的工具與資源,以培養學生具備前述特質。在課程的設計、執行上,除了專業內容的考量外,教師必須對各年級階段性養成目標有所認知,藉由低、中、高年級橫向的課程整合與所謂“主題活動”之設計,達成各年級階段性養成目標,逐步培養出成熟的機械工程師。 本計畫的目的即是在知識經濟衝擊下,對大學機械工程教育重新作整體性的審視與思考,建構新的機械工程教育整體目標與思維,並進而從課程及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執行、環境及系所資源的規劃與配合兩方面全面落實。本計畫第二年已完成教學與學習成效評量,評量的方式除了利用學校每學期固定提供的期初與期末學習問卷之外,各子計畫亦在相關的課程中自行選擇其他適用的評量工具,以評量學生在工程教育中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 機械工程教育,知識經濟 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to review and refor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knowledge econom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n knowledge economy, and ABET EC 2000 criteria, we first define that engineers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four qualities: (1)Willing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2)The ability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Adequate skills 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 being able to work with others, and sufficient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4) Being able to adjust to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ies, and an awarenes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 an engineering context. Then we define the education goals from freshman year to sen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