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研修作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有哪些特性?
思考、回答.
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以备本节使用.
导入新课
由一名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中的主要内容.
演示:
1.以中音播放一曲乐音,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让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学生说法.
在体验中比较、思考关讨论,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现象往往会促成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
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教材P42图2.4-1.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让学生阅读教材P43“小资料”,然后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三、控制噪声
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教材上没有的实验.
实验步骤:用闹钟作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或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或用棉花塞住耳朵,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让学生阅读教材P44图2.4-3中的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的实例.
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四、环境保护
观察、理解.
分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讲述噪声的来源并归类.
分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
明确实验步骤,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操作、观察、分析.
阅读并归类.
发言,列举各种例子.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噪声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去发现控制噪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测评与小结
1.课堂小测试.
2.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3.请学生小结.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3)控制噪声.
(4)环境保护.
独立完成测试.
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学习,检测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共同矫正.
最后的归纳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布置作业
教材P45“动手动脑学物理”.
学生练习
进一步巩固本节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三、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四、环境保护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的物理知识较少,教学中要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对与错,而是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讨论探究,形成理性知识 。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宕昌土坯住房安全性鉴定采购项目.DOC
- 山西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专家评审意见表.DOC
- 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本科培养方案.DOC
- 平板平台的熔炼通常采用那种方式.DOC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退学申请表.DOC
- 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主干光纤铺设工程.DOC
- 开发区14条断头路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建设项目.DOC
- 开平赤坎圩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委托书.DOC
-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DOC
- 徽城关学区监控设备采购项目.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轧辊辊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载GI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轧轮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轧辊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把铝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轨道式打磨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转盘式拉弯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能射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级冷却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涂层干湛砂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