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语法
第一節 古漢語的判斷句
按不同的標準劃分出不同類别的句子。
根據語氣劃分: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根據結構的繁簡劃分:單句、複句。
根據謂語的性質劃分,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着眼於句子的組織形式:名詞謂語句、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
一種是着眼於謂語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判斷句、描寫句、敍述句。
這兩種分類方式劃分的結果,有一些交叉的情況:
(1)蝜蝂者,善負小蟲也。 (2)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
(3)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一、古漢語判斷句的基本特點:主要有四種形式
(一)主語+謂語+也字。
(1)制,嚴邑也。(左傳·隱公元年) (2)虢,虞之表也。(左傳·僖公五年)
(3)董狐,古之良史也。(左傳·宣公二年) (4)而母,婢也。(戰國策·趙策三)
(5)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二)主語+者+謂語+語氣詞。
(1)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戰國策·趙策三)
(2)彼吾君者,天子也。(戰國策·趙策三)
(3)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 (4)臣之所好者,道也。(莊子·養生主)
(三)主語+者+謂語。如
(1)虎者,戾蟲。(戰國策·秦策二)(戻:暴虐)(2)粟者,民之所種。(晁錯《論貴粟疏》)
(四)主語+謂語。如
(1)趙,秦之深讎。(戰國策·秦策二)(2)賈生,洛陽之少年。(蘇軾《賈誼論》)
共同特徵: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直接作謂語,句中有“者”字,只是表示語氣上的提頓;句末有“也”只是用來幫助判斷。
不能因為句中有“者”、“也”呼應,就簡單地認定為判斷句。
(1)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4)呂公者,好相人也。 以上例句皆非判斷句
判斷句謂語後,根據表達需要也可以用別的語氣詞。
(1)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 (2)白起,小豎子耳。(3)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古漢語的判斷句翻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添加上一個判斷語
“是”字在古漢語中,通常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指示代詞“這”、“這個”、“這些”之類,經常作判斷句的主語。
(1)是吾師也。(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3)吾不能早用子,… …是寡人之過也。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5)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
“是”字在先秦典籍中真正用作判斷詞的例子很少見:
(1)問人曰:“此是何種也?”對曰:“此車軛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2)韓是魏之縣也。(戰國策·魏策三)
漢代以後,“是”作判斷詞的用例有所增加。如:
(1)是是帚彗,有內兵,年大孰。(馬王堆三號墓帛書)(2)此必是豫讓也。(史記·刺客列傳)
(3)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記·商君列傳) (4)鬷夷氏是其後也。(論衡·龍虎篇)
(5)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史記·滑稽列傳)(6)此是家人言也。(漢書·儒林傳)
二、判斷句中的副詞狀語:
“必、誠、亦、乃、即、非”
(1)吾乃梁人也。(戰國策·趙策三) (2)是乃仁術也。(孟子·梁惠王下)
(3)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戰國策·齊策四)
以上是用“乃”字作狀語的例子。
(4)是非君子之言也(禮記·檀弓下)(5)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戰國策·魏策四)
(6)管仲非仁者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以上是用“非”字作狀語的例子。
(7)是皆秦之罪也。(戰國策·秦策一)(8)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9)臏亦孫武之子孫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0)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傳·襄公八年)
以上例句,分別以副詞“皆、必、亦、即”等作狀語。
“為” :動詞。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戰國策·趙策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論語·微子)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論語·微子)
為”:判斷詞
余為伯鯈,余而祖也。(左傳·宣公三年)
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北史· 儒林傳下)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史記·魏公子列傳)
三、活用的判斷句
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具有邏輯上的同一性
表示類屬關係。即主語表達的事物屬於謂語所表達事物的同類。
1、陳勝者,陽城人也。 2、仲弓父,賤人。
謂語是對主語的分類說明的,主語和謂語所指的是同一事物,二者在邏輯上具有種屬關係。主語和謂語一般不能對換位置。
表示等同關係。即主語表達的事物就是謂語所要表達的事物。
1、梁父即楚將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紫砂壶历代名家.doc VIP
- 某银行新员工国际业务培训课件.ppt VIP
- 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ppt VIP
- 牙髓炎临床表现及诊断.ppt VIP
- 2025-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NBT47021-2012甲型平焊法兰.docx VIP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