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 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建设呢 ?一、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 和“礼义之邦” 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 人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 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 “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 ”苟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 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 ^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苟子“制天命 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 ,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 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 《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 对人生意义的关注, 《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 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均是很高尚的精神 境界。“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二、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教育群众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传承的,如果优秀传统文化不对人发生作用,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人的精神追求、精神力量、精神财富,传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文化建设时强调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这些要求揭示了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都必须作用于人,要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群众教育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的形 式和载体也是非常丰富。除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还有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节日等,但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都体现了一些基本精神。发挥群众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 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就是为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执著追求,这种 积极向上、坚韧奋发、革故鼎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的重要原因。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传承这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许多值得弘扬的基本精神,应通过群众教育把这些基本精神传承下去。三、加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中国的崛起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的强盛更应重新焕发国人的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肩负着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几千年古老文明的载体历久弥新,仍然闪烁着璀灿的光芒。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 渐丧失魅力。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 却越过越红火。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 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其 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 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就很 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 的衰落。应在保护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节日方面率 先行动,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当然,年 轻人更要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 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最近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