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之一,它实际上深刻刻画了线性变换,也把线性关系 (相关、无关)的本质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这一理 论综合了代数、n维几何、向量数学等学科中的基本内 容,将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一有力的工具。 五、二次型 二次型的系统研究是从 18 世纪开始的,它起源于对 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的分类问题的讨论。将二次曲线 和二次曲面的方程变形,选有主轴方向的轴作为坐标 轴以简化方程的形状,这个问题是在 18 世纪引进的。 Cauchy在其著作中给出结论:当方程是标准型时,二 次曲面用二次项的符号来进行分类。当时并不清楚在 化简成标准型时,为何总是得到同样数目的正项和负 项。 Sylevester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给出了 n个变数的 二次型的惯性定律,但没有证明。这个定律后被Jacobi 重新发现和证明。 1801 年,Gauss在《算术研究》中 引进了二次型的正定、负定、半正定等术语。 二次型在很多方面,特别是极值、鞍点、最小原理 等都有应用。 二次型的研究历史说明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融汇的 自然性。 。 六、线性代数结构理论的认识 1.首先是將方程組的系数、未知量、解等概念从线性方 程組中分离出來, 用矩阵或向量的观点来认识, 並进一 步用集合及代数结构的观点来处理。Grassman的工作 从几何角度出发, 将空间概念扩充為n 維空間,空间 解与其系数列之间在运算下建立起联系,从而将解与 系数列向量看成是同一空间中向量之间的一種关系。 這 些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 2. 将系数阵列从方程組中剝离出來發展了行列式、矩 阵理论。特别是,矩阵理论成为一独立的庞大分支, 这其中包括对矩阵运算、性质、各类关系,特征值及 特征向量的研究,矩阵与线性变换、二次型的关系的 建立,矩阵的化简与分解等。同时,将矩阵的概念与 结论应用于行列式与线性方程组求解。 行列式、矩阵等这些线性代数中的基本概念产生于 同一母体,之后形成各自独立的系统,但又相互依存 ,相互借助,共同发展。它们自身内容的发展对之后 的抽象代数,当代代数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 3. 用线性关系(相关、无关)、秩等概念描述n维向量 和矩阵的某些本质属性,刻画线性空间中子空间的关 系,揭示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并将线性方程组、 矩阵与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紧密联系起来,完成线性 代数的公理化結构的构建。 。 4. 线性代数综合了代数、n维空间、向量等数学的基本 内容(综合性),除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等自 身内容外,还体现了用代数方法描述与解决几何问题 的思想,它既是最基础的数学学科,也是数学计算的 基础,同时又连接当代数学的众多分支。 参考文献: [1] 方延明,数学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M.Kline, 古今数学思想(1---4),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4] A.Tucker, 线性代数在大学数学课程中日益提高的重要性,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 24 (1993) 3-9。 [5] J .O‘Connor , E . Robertson, Matrices and determinants, Algebra index History topics index,1996。 [6] 冯进,線性代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数学传播,34(2010),81—88。 [7] M.Atiyah,二十世纪的数学 [8] G.Strang,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Fourth Edition, Wilsley-Cambridge Press, 2009, * 浅议线性代数中的数学文化 游 宏 引 言 提起数学文化这四个字,我总是感到有些茫然,因 为数学文化这个概念的内函及外延实在博大,而且很 难说清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 首先,文化的定义就不下二百种,比较流行的看法 是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也有的认为应 包含物资财富),但数学是什么?尽管在座的都是数 学工作者,对数学感受很深,但高度概括的给出数学 的定义实在难以做到,甚至一些著名学者对数学的定 义是矛盾的。比如, 英国的罗素认为: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 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 但法国的E.波莱尔认为:数学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在 说什么,并肯定我们说的是否对的唯一的一门科学。 上诉两种观点显然针锋相对,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是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得出的结论。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史过程中,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