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泗水河道變遷述略
王豐會
内容提要:古泗水河道可分為三個部分,上游即今天的泗河;濟寧至徐州間為中游,
此段河道被南四湖所淹覆;下游則在徐州以下,也就是今天的廢黃河。由古泗水演變為今
天的泗河,其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本文將結合相關的史料,對泗水河道的變遷
過程進行還原,並分析其變遷的原因。
關鍵詞:泗水 河道變遷 變遷原因
古泗水原為淮河下游最長的支流。根據《水經·泗水注》的記載,它發源於山東省泗
水縣東陪尾山,西流經今泗水縣、曲阜市、兗州市,然後折西南流經今魚台縣東南,穿今
南陽湖而過,經豐縣、沛縣、徐州市,沿途有洙水、菏水、汴水、睢水、沂水、沭水等河
流注入其中,直到今天的淮安市以東注入淮水,全長一千多里。今天的泗河,只是古泗水
的上游部分。綜觀整個歷史,“泗水”這一名稱所代指的河道範圍經歷了一個逐漸縮小的過
程。
一、泗水河道的變遷過程
(一)《水經注》記載的泗水經流
我國古代地理文獻中,最早記錄泗水源委比較詳細的當為成書于三國魏時期的《水經》
① ②
,原文如下 :
泗水出魯卞縣北山,西南徑魯縣北,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
之,又南過平陽縣西,又南過高平縣西,洸水從西北來流注之,又南過方輿縣東,荷水從
西來注之。又曲東南過湖陸縣南,洧涓水從東北來流注之,又南過沛縣東,又東徑山陽郡,
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又東南過呂縣南,又東南過下邳縣西,又東南入於淮。
《水經》的記載大體描述了三國魏時期泗水的經流,但失之過簡。北魏酈道元的《水
經注》則記載得更為詳細。參照《水經注疏》我們可以理清北魏時期《水經注》所記載的
泗水河道的情況(見圖 1)。而反映漢代地理情況的《漢書·地理志》所記載的泗水河道情
況與《水經注》亦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斷定,西漢至北魏的這一段時間內泗水河道並沒有
發生變化。
1
圖 1 泗水与鸿沟系统运河
(二)西漢以前泗水河道的情況
先秦文獻記載泗水的並不多,最早應該是《尚書·禹貢》“浮於淮、泗,達於河”、“沿
③ ④
於江海, 於淮、泗” 的記載。王念孫認為“河 依《 文》作菏” ,也就是吳王夫差
達 當 說
⑤
“掘 於商、 之 ,北 之沂西 之 ”中所開鑿的運河,顧頡剛認為此即菏水 。菏水
溝 魯 間 屬 屬 濟
開鑿成功之後,才有了《禹貢》交通網的設計,即荊州、揚州等地貢品的運輸“使有水道
可以 藉,所以就迂回曲折,由江入海,由海入淮,由淮入泗,由泗入菏,由菏入 ,再
憑 濟
⑥ ⑦
由濟入河,而後才到達國都”。 不僅如此,泗水在戰國時期的“鴻溝系統” 運河中也具有
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是之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