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顽固性室颤的区别 顽固性室颤定义:经3次以上电击而不能复律或复律后窦性心律难以维持之室颤。 顽固性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脏急救尤其是院前心脏急救工作中最为严峻的挑战 顽固性室颤特征以对电击治疗反应不良、复苏率低、死亡率高,但可为胺碘酮等所改善; Tahara Y, Kimura K, Kosuge M el at. Circ J,2006,70(4):442-6. 六、心室电风暴的预后 35例心室电风暴随访27个月 死亡10例(28.6%) 即便植入了ICD,2年随访死亡率仍高达24-30% 小 结 1. 定义: 24 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 2. 病因:器质性、非器质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 3. 促发因素:心肌缺血及心衰、电解质紊乱、药物、自主神经 4. 机制:交感激活、 ?受体反应性增高等 5. 处理:β受体阻滞剂、ICD、去除诱因等 6. 与顽固性室颤的区别:胺碘酮有效、β受体阻滞剂作用小 7. 预后:远期死亡率高 谢 谢 定义 1.交感风暴中的应用 交感风暴: 室速风暴、ICD风暴是同义语,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感神经的极度兴奋。 定义 24 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交感风暴。 及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快速平息交感风暴,使患者起死回生 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非缺血性心衰 遗传性心律失常 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有心性猝死病史者 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高危因素 患者男,64岁,心肌梗死急性期,因频繁阵发性房颤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先后电转复18次 例1 房颤 室速室颤 例2 房颤 室颤 女,18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 例4 患者女,26岁,特发性房颤2年,本次Holter记录中猝死 长 短 室颤 有效降低晨起心脑血管事件 交感神经的活性变化的特征: (1)白天较夜间高 (2)交感神经兴奋的两个自然高峰: 最显著的是凌晨3am-5am, 其次是在下午的2pm-3pm, 这种升高可能是晨起时主要心血管事件高发的触发因素。 五、心室电风暴的处理 * * * * *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several factors that increase a patient’s risk for SCA.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are more predictive of SCA if they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NOTE: Slides are provided on each risk factor i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desired. * * * The authors speculated that this altered temporal distribution may be because beta-blockers seem to provide an increased benefit for the early occurrence of SCD. * These results come from the MADIT-II study. Mortality risk in contemporary post- MI pts with EF 30% tends to increase as a function of time from last MI. Correspondingly, survival benefit from the ICD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ime, up to 15 years following MI. Mortality risk in contemporary post- MI pts with EF 30% tends to increase as a function of time from last MI. These results show the mortality results f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