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基复合材料绪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 复合材料的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1.5.1 比强度、比模量(刚度)高比强度是材料强度与密度之比值即: 比强度 = 强度/密度 MPa /(g/cm3)——质量相等的前提下,衡量材料承载能力;比模量是材料模量与密度之比值即: 比模量 = 模量/密度 GPa /(g/cm3)。—质量相等的前提下,刚度特性指标; 一般比强度愈大,原料自重就愈小;比模量越大,零件的刚性就愈大。 据估计,当用复合材料和用高强度钢制成具有相同强度的零件时,其重量可减轻70%左右,这对于需要减轻材料重量的构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表1-1 一些常用材料及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材料 密度(g/cm) 拉伸强度(GPa)弹性模量(102GPa)比强度(106cm)比模量(106cm)钢铝合金钛合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Ⅱ/环氧复合材料碳纤维Ⅰ/环氧复合材料有机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硼纤维/铝基复合材料2.01.42.651.030.470.961.061.501.071.401.381.05.39.7155.7 比强度、比模量(刚度)高由表1-1可见:复合材料的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来源于增强纤维的高性能和低密度。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表现了较高的比模量和比强度。作用:在强度和刚度相同的情况下,结构质量可以减轻,或尺寸减小。这在节省能源,提高构件的使用性能方面,是现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1.5.1 比强度、比模量(刚度)高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钢、铝材料性能比较1.5.2 耐疲劳性能好,破损安全性能高疲劳: 工程构件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承受变动载荷或反复承受应力和应变,即使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导致裂纹萌生和扩展,以至构件材料断裂而失效,或使其力学性质变坏。疲劳破坏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① 裂纹萌生——成核 ② 裂纹扩展 ③ 最终断裂 成核的条件缺陷、 局部应力集中 其它杂质等。1.5.2 耐疲劳性能好,破损安全性能高疲劳破坏的种类不同: 金属 突发性破坏 疲劳强度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30%~50%碳纤维/聚酯复合材料有预兆破坏 疲劳强度极限是其拉伸强度的70%~80%原因: 复合材料的破坏经历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纤维拔出,断裂等一系列损伤的发展过程。 基体中有大量独立的纤维,当少数纤维发生断裂时,其失去部分载荷又会通过基体传递而迅速分散到其他完好的纤维上去,复合材料在短期内不会因此而丧失承载能力。 故复合材料疲劳破坏前有预兆,疲劳极限比较高。1.5.3阻尼减振性好共振的危害1.5.3阻尼减振性好 阻尼减振性好的原因: ① 复合材料的比模量高,所以它的自振频率很高,不容易发生共振而快速脆断; 受力结构的自振频率有关因素: 结构形状 比模量的平方根 ②复合材料中的基体界面具有吸震能力,使材料的振动阻尼很高,一旦振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可以停下来。1.5.4具有多种功能性(1)瞬时耐高温性、耐烧蚀性好;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GFRP)——1942年问世,是应用最广的复合材料,强度可与钢媲美,俗称玻璃钢。是复合材料的鼻祖。 具有优异的耐烧蚀性、轻量性和强度特性等,玻璃钢的用途很广,涉及国防、航空、宇航、机械、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由于它的导热系数只有金属材料的1%,同时可制成具有高比热容,熔融热和汽化热的材料,被用来制造人造卫星、导弹和火箭的外壳(耐烧蚀层)。 当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作超音速飞行时,受激波与机体间高温压缩气体的加热和机体表面与空气强烈摩擦的影响,飞行器蒙皮的温度会随M数的提高而急剧上升。飞行 M数为 2.0时,机头处的温度略超过100℃。而当 M数等于3.0时,飞行器表面的温度则升至350℃左右,已超过了铝合金的极限温度,使其强度大大削弱。 航空界把飞行器作高速飞行时所遭遇到的这种高温情况称之为“热障”。一般把M数 2.5作为“热障”的界线,低于这一值,气动加热不严重,可用常规的方法和材料设计、制造飞机;高于该值,则必须采取克服气动加热问题的措施,如用耐高温的钢或钛合金制造飞机的蒙皮和框架等。 宇宙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M数更高,它们的外表温度可达 1000多度。为保证其不致被烧毁,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的头部得用烧蚀材料包上一层,让它在高温时烧掉,以吸收气动加热时产生的热能。 M代表马赫,马赫数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奥地利学者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 马赫就是声速,1马赫=340M/s. 1马赫=每小时1126公里,大概是一倍音速 . 马赫数,气流速度V与当地声(音)速a之比,简称Ma数。飞机的飞行速度常以马赫数表示,当其飞行速度小于当地音速时,则马赫数小于1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