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梁传》教案导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羊传》最早并且长期占据着主道正统地位,在汉景帝时就立为学官,至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治《春秋》(即《春秋公羊传》)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见《汉书·儒林传》),这与汉代初年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内忧外患,连年不断,接着吕后专权,吴楚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政权并不稳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宫廷内部也不安宁,这样,统治者就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用严刑峻法对乱臣贼子进行无情的镇压,仅淮南王刘安谋反,戾太子因巫蛊事被江充所败,就诛连朝野数万人之多,天下为之震动。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必须强调法制,拨乱反正,从而主张大一统、尊王攘夷、德刑并治、天人感应的《公羊传》正好适应了这种政治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汉武帝不仅完全接受了公羊大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且将《公羊传》所阐发的《春秋》“微言大义”,作为法律的标准、论事的根据和行为的规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汉武帝 《汉书·董仲舒传》曰:“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汉书·五行志》又曰:“上思仲舒前言,使仲舒弟子吕步舒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颛断于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可见 董仲舒 汉武帝对《公羊》大家董仲舒和《公羊》学说的高度重视。董仲舒还将自己用《春秋公羊传》经义断案决狱的案例汇集成《春秋决事比》一书,对当时社会的司法审判、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穀梁传》则长期处于民间地位,不受官方重视。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曾经让《穀梁传》大家瑕丘江公与《公羊传》大家董仲舒当朝辩论,瑕丘江公因“呐于口”(口才不好)而失败,所以武帝“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其实瑕丘江公“呐于口”并不重要,《穀梁 传》与汉武帝的政治主张不合拍,才是失败的真正原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是武帝曾孙,戾太子孙,少年时因巫蛊事曾在民间生活过,亲身经历了社会动荡,了解民间疾苦,史称“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因此,他即位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紧张的宗室关系,一改武帝严刑峻法、无情镇压的政策,而是崇尚礼制,加强宗法,力图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中央政权,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书·宣帝纪》这样记载: 《汉书·宣帝纪》.doc 宣帝这些富有仁爱亲情色彩的宽松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史称宣帝“中兴侔德,殷宗周宣”,恐非虚语。 不难看出,上述措施与武帝时迥然不同,其政治倾向与《穀梁传》阐发的《春秋》大义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可以说这些措施就是《穀梁传》所宣扬和倡导的思想精神的具体实践。 汉宣帝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转变呢? 1、从历史渊源说,宣帝的祖父戾太子就曾“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穀梁》”,而私下里更喜爱《穀梁传》,这是宣帝知道的往事,可以说早有家传; 2、从现实需要看,宣帝在民间的切身体验和即位后面临的社会矛盾,促使他从儒家经典中寻求思想武器、政治智慧和理论根据,所以,强调礼治、重视宗法的《穀梁传》正好满足了宣帝的政治要求,受到宣帝的重视和喜爱,并将其政治思想贯彻于治国策略之中。明白这个缘由,就可以理解《穀梁传》地位和影响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了。 正是由于宣帝的重视和支持,《穀梁传》的地位不断提高,力量不断壮大。据《汉书·儒林传》记载,宣帝逐步重用《穀梁》学者,征召瑕丘江公之孙为博士,立为学官,选取学子,深入讲习,“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结果,“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通过这次论战,《穀梁传》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一度取得了与《公羊传》平分秋色的地位,可以说进入了历史上仅有的辉煌时期。 东汉以后,失去了官方支持,《穀梁》之学日渐衰落,虽然东汉、魏还置有《穀梁》博士,但到晋朝以后就未立学官。唐代将《穀梁传》列为“九经”之一,又列为《十二经》之一,然而其地位和影响均在《公羊传》之下,学习研究者已经很少了。 总的来说,《公羊传》重法,《穀梁传》重礼,重点不同而本质相同,互相辩难又相互融和,都是儒家《春秋》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往往因社会形势不同有所侧重,兼而用之,不过《公羊传》更受重视罢了。现在学习研究《春秋》学说,《穀梁传》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四、《榖梁传》的影响与文献价值 《穀梁传》作为研究《春秋》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