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律性?(窦房结IK衰减减慢,造成正常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潜在起搏点细胞钾外流加快,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增大) 传导性?(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减少,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降低) 收缩性?(尤其心房肌组织,原因是钙内流减少) 动脉血压形成中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使主动脉内血压波动的幅度减小,即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 2..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外周的血流是连续的。 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 正常值(收缩压13.3-16.0 kPa;舒张压为8.0-10.6 kPa)但还需结合年龄、性别、以及所处状态等因素。(图表)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 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 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 正常值(收缩压13.3-16.0 kPa;舒张压为8.0-10.6 kPa)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 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 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 正常值(收缩压13.3-16.0 kPa;舒张压为8.0-10.6 kPa)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循环血量比值 小结: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和外周阻力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弹性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循环血量/血管系统比值减小,血压下降。 动脉脉搏(波形及传播速度)动脉可扩张性变差,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概念、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范围以及临床意义)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p123图示)) 静脉血流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微静脉的变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内压;静脉跨壁压减小致使塌陷,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充盈程度高,静脉回流多;反之则少 心脏收缩力量(右心收缩力减退,中心静脉压增大,不利于静脉回流) 体位改变(卧位转变为站位,静脉跨壁压增大,血液滞留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的作用) 呼吸运动(第五章介绍) 五.微循环 组成(部位及意义)(图示) 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加快回入静脉) 动静脉短路(与体温调节有关)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 (自学) 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自学) 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 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一般维持5:1;比值增大,毛细血管内压下降;其血流量与微动脉-微静脉差值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相比较微动脉的阻力起主要作用); 轮流交替开放(安静时骨骼肌内同一时间内仅有20-35%处于开放状态) 其原因与局部代谢活动自身调节有关(图示) 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自学) 六.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的分布及特点 组织液的生成(图示)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0,表示有滤过 有效滤过压 0,表示重吸收 有效滤过压= 0,表示既不滤过也不重吸收,达到相对平衡 (图示) 生成的组织液90%可被重吸收;10%成为淋巴液(图示) 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水肿、(上述四个因素改变)、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管壁通透性改变等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液的生成(每天生成2-4L) (图示) 回流及影响因素 “淋巴管泵”的作用(外力压迫或按摩有助于淋巴液回流) 淋巴液回流的意义(组织液中蛋白质带回血液中-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除异物、毒素、细菌及组织出血后的红细胞;小肠脂肪营养吸收途径;组织液生成与重吸收的平衡作用。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图示) 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反射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略)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略)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心脏神经支配和作用(图示) 心交感神经(支配部位、效应及机制) 正性变力、变传导、变时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自律性与传导性都加强,有效不应期缩短) 机制:If离子流增强?自律性?;使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有助于心率加快;促进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增加?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增大?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心迷走神经(支配部位、效应及机制 (对心室肌部位支配较少,故迷走神经兴奋对心室肌收缩的影响远没有对心房肌作用明显) 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效应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略) 迷走神经 (Ach? M受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兴奋性 、传导性、自律性都降低) 机制:(使钾外流普遍加快,抑制钙内流) 兴奋性?(使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加强 , 膜电位超极化,到达阈电位距离增大 ;同时,3期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语言严密性.doc VIP
- 高压配电柜日常维护保养方案.docx VIP
- 国考物理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