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docxVIP

诗词赏析: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下面是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代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译文   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注释   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   今不见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重用抗金爱国人才。   山川满目泪沾衣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诗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祗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胡尘金人的军马扬起的尘土。   西风秋风。   塞马边马。   一编书《史记·留候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试略试才能。   征西指西去帅兴元。   草草离筵á杯盘草草,表示酒席不丰盛。   旌ī旗指张仲固的随行仪仗。   江涵秋影雁初飞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涵沉浸。   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盼望车子开不动把行人留下来的意思。   带减腰围因为思念友人,身体逐渐消瘦,腰围渐细,衣带日宽。   《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   赏析   开篇词人即提到汉中,除了因为汉中是张仲固要去的地方之外,还因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等人就主张在此地建立行都,出击金军。   作者满怀一腔报国之志,一生都渴望光复故土,洗去被金军侵略的耻辱,所以一提到汉中,他便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   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   追亡事,今不见词人的笔锋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   这段历史趣事和刘邦帝业联系在一起,尽管时移世变,也没有冲淡人们美好的记忆。   然而如今的雄豪意气何在?这里词人借用唐代李峤《汾阴行》的诗句世事回还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借古是为了喻今,当时偏安的朝廷,屈辱求和,国势日衰,没有一点振奋作战的气象。   词人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怎能不使他感伤落泪呢!胡尘未断和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   词人追忆刘邦充满荣光的战斗历程,无奈如今的朝堂却是一派文恬武嬉,国势衰微,萎靡不振。   大好河山看似依旧,其实早已被金军的铁骑踏遍。   看着敌骑在南宋的疆土上肆意驰骋,像词人这般怀有一腔报国之志的血性男儿,又岂能无动于衷。   下阕开头一编书是帝王师,用张良佐汉的故事,与篇首回应。   下句小试二字微讽。   既是帝王师,为什么不大用,而只小试呢?但又是双解。   小试之后,必有大用。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随着分别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