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颀《送刘昱》.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下面是   送刘昱   唐代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译文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注释   刘昱ù作者的友人。   苇ě芦苇。   李时珍《本草纲目》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浪头掀起的波浪。   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浔ú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úí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   郭外城。   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   渚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   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   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   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   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   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   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   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   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   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   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   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   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   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   于是,刘昱在这风*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   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   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   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   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   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   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   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   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   试字,即暗含比意。   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   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   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   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   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   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   【诗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