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docxVIP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下面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ǎ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á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