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每一个人都是从「生」的阶段开始,然后 透过学习,知道了基本方法与步骤,而进入 「会」的阶段。这个时候还没有产生做事「有 无效率」、「品质高低」的问题。4. 如果这是生活面的技能,自然够用;但是, 对于工作上的能力,光只是「会」,在竞争激 烈的企业或社会里,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5.「会」以后,透过反复不断练习,一段时间 后,进步到「很有效率、做得很好」,就会到 达「熟」的程度。在事物运作与执行的效率及 品质,都达到一定标准的要求,就能在既有岗 位上,有「中规中矩」、「称职」的表现。6. 然而,光只是「熟」还不够;因为「熟」只 是「知其然」的境界。如果对事物不能「知其 所以然」,一旦稍有变化,很可能就无从下手。 个人能力若一直停留于此,往往成为数十年如 一日,做着同层级工作之所谓的「万年科员」。 7.「熟」的往上一个等级是「精」,只有达到 这个等级的能力;才有资格在企业内,担任基 层主管到中阶主管的职位。8.所谓的「精」,就是「知道如何做」外,更要 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必须养「独 立思考」的习惯,习惯性地运用「系统性的分 析」与「结构性的思考逻辑」,彻底且深入了 解所从事工作的内涵与本质后,能够主动、独 立地改善事物,才能进入「精」的境界。 9. 从「精」到「通」,难度较高、时间较长。 就工作来说,一个人在同一领域中,经历过 两种类型以上的事物,并均能「驾轻就熟」 因应后,面对同领域的其他新事物时,就能「融会贯通」,即是「通」的境界。10. 从「生」到「会」,再到「熟」,进而提升 到「精」、「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 程。即使已经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也还有更 大、更多的领域等着去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11. 每一等级的提升,「并非随时间的进展就能自然地升级」;而且,越往高的等级,所需的学习过程也越为漫长。一个人的能力能达到那个等级,端视其是否清楚认知,此一能力提升的过程与所需条件,及是否有足够的动力与耐心去学习。 通 精 熟 会 生 :面对新事物能得心应手,成为该领域专家在同一领域中「精」于两种以上类型,并进行差异性比较思考与整理分析:能主动独立改善事物习惯于系统性、结构性思考,具有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借以深度了解事物:效率很高、品质很好反复不断地操作练习:做的出来,但效率与品质不佳不会 不能浇熄「意见反应」热情 1. 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分处于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往往会看到不同的问题,但却常因反应者本身的自我退缩及反应过程的缺失,而在很「自然」、「不经意」的情况下被浇熄掉。 2. 每个人在提出意见前,都会先经过相当程度的思考后才会提出。但接收意见者的思考时间短暂而有限,如未能培养良好的听取意见与回应的习惯,很容易在无意中,随意回以简单的答案,甚至听后「不置可否」,就会使意见反应者像被泼了泠水般,情绪一下子从高点跌落谷底,印象特别深刻;久而久之,就不易听到、看到各种意见的反应了。 3. 职务单纯、视野有限的基层人员所提出的意 见,考量广度较不足、错误率也较高,因而被 主管接受的比例相对较低;如果意见接收者的 回应不够充分,就很容易浇熄反应者的热情。4. 要消除此种现象,意见接收者对于所有问题都 要回答,不能惜字如金、不置可否。同时要认知 主管在组织中,是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必须习 惯多说话,把事情详细说明清楚。不爱說话、不 动「金口」者,很难扮演一个好的管理者。 5. 意见接收者于聆听、思考、判断各项意见后, 针对不同情况,要能习惯采取下列回答语法: A.「就这么办」:意见正确且立即可行的,直 接采行。 B.「可以,但是---」:意见正确,但现阶段暂 时无法施行。 C.「不行,因为---」:意见是错误的、不可行 时,不应只是简短地拒绝,而应說明原因, 避免沦于官僚习气或变成独裁者。 D.「让我想想看」:一时间无法判断是否可行 或执行时机,而必须再思考一番;或需与高 一层主管商讨时。 6.做为主管,对部属或其他部门所提出的意见, 不能存有「我是主管,接不接受是我的权力」 的「官僚」心态,才会避免以简答方式回应意 见,而浇熄意见反应的热情。7.意见提出者,则要了解组织本身存有不利于 意见反应的因子,及认知到本身经验、能力与 看待事情的视野有其局限性;应抱持谦虚、避 免过度自信的态度,以沟通的语气反应意见。 如将「应该---」的肯定句,改为「是不是可以 ---」或「为什么不---」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