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 “山-水-城”关系到古都文化复兴
—— 以晋阳古城为例
李岚
摘要:历史上的中国城市向来将山水格局的营造作为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纽带,积淀了历史城市尤其是文化
古都的城市山水文化风貌,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在古都大尺度规划与小尺度的建筑营建之中。目前对于晋阳
古城的研究往往从遗址本身以及遗址保护出发,缺少从城市规划学角度分析古城与城市周边大尺度环境关
系的考证分析。本文通过文献考证晋阳古城变迁与周围山水结合的历史史实,结合古人在营筑晋阳城时表
现出的营城智慧,分析晋阳古城变迁及 “山-水-城”关系演变,提出建立 “山-水-城”新轴线与附属中心
定位、构建 “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秩序、古都格局整体保护的思路,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走向都市
文化环境创造的新境界,进一步为古都太原文化复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晋阳古城,山,水,古都,文化复兴
1引言
山、水是自然环境的两大要素,古人建都往往会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山川、河流的关系,
形成了大尺度的轴线关系,并且将山、水纳入城市景观体系,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于
山有穆然之恩焉,于水有悠然旨也”。
山西在我国古都建设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顾问、已
故的谭其骧院士,在 《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
山西在全国至少在黄河流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太原作为山西之省会,其前身是晋阳城,1
自春秋时代,先后为赵国都城、秦汉重镇、北齐别都、盛唐北京以及后汉、北汉的宫阙之地,
素有 “龙城”之称。历史上它既是地理位置险要的 “中西北门”,又是 “年谷独熟,人庶多
资”的繁华都会。晋阳城在古代城市建设上也独具特色,成为世界城建史上的宝贵遗产。
晋阳古城,又名 “北都晋阳”,因坐落于晋水而得名,创建于春秋赵简子时,隋唐时期
达到鼎盛,曾与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在当时并称为盛唐三大都城。晋阳古城在选址与规划中
慎重考虑了“山-水-城”的位置关系,形成了 “依山临河、晋水萦绕”的山水格局 。分析2
古人营建晋阳城的智慧,探讨古都文化复兴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太原城今日的城市建设提供
有益的借鉴。
2 晋阳古城与太原古都的渊流关系
2.1 古都形成、发展的地理环境
山西四山环抱,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有中条、北有恒山,地理环境相当幽闭,自古
即为军事要塞。太原位于山西的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缘,相对于山西这个大 “四塞”而言,
太原是个小“四塞”之地:“(太原)东阻太行、常山, 西有蒙山, 南有霍太山、高壁岭, 北
扼东陉、西陉关, 是以谓之四塞也” 其境内和城池周围又有龙山、悬瓮山、系舟山、天门3
关、石岭关、赤塘关,山关相绕,又有汾、晋二水穿流其中,既又险峻的地势,又有自然水
源,便于定都。故历史上凡在长安、洛阳、汴、邯、京畿地域建都者,都以山西为主要屏障,
而重镇即设在太原。
太原 “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描绘太原地理形势:“晋阳有4
北门之重,山川盘结,士马强盛,天下明藩巨镇,无有出其右者”,所形成的太原盆地,5
孕育了早期的和聚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是促成古都不断繁盛的一个客观因素,
“古代都城与城镇, 其性质、规模、布局、形态等也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地理环境与古都、
古城镇的变化彼此间是关联互动的, 相互间有着一定的影响。”地理环境与太原古都建置有6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2 晋阳城与太原古都历史文化渊源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九个王朝在太原建立国都或陪都,即战国赵都,前秦国
都,东魏下都,北齐别都,大唐北都、北京,后唐西京、北都,后晋国都、北京,后汉北京,
北汉国都,累计300余年,时间跨度长达 1470余年,这些王朝几乎与晋阳城的存在相始相
终。“晋阳城是东魏、北齐政权实际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它融合了自春秋以来北
方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唐王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李世民7
感慨道:“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被史学界认为 “先有晋阳,后
又汉唐”“盛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晋阳城在物质空间建设和文化环境营建上都创造了历
史的辉煌,奠定了太原古代作为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素有 “锦绣
太原”,“龙城太原”之称。
太原可以谓之“古都”,由于晋阳城遗址位于现在太原城的城市辖区范围内,与太原有
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城市建设源流关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