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一、 会议概况
为了促进中美学者在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合作交流,由中国力学
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于 2004 年 7 月 7 日
-17 日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成功召开了“中美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其中部分美
方专家在 7 月 12 日-13 日访问了四川大学。本次研讨会是2001 年 7 月在北
京成功举办“首届中外青年生物力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由国内外活
跃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些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和组织的本领域第二次海内外
学者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宗旨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加强
中外学者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和建立中美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学术联系和合
作。会议的主要学术内容包括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和医学图像,涵盖了生物医学
工程学科的主要前沿领域。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上海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力学学会承办,名称为“中美生物医学工
程研讨会(上海)暨第二届海内外生物力学研讨会”,于 7 月 7 日-11 日在上
海交通大学召开。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姜宗来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沈为平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顾
问、医学院理事会执行理事王一飞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会上先后有21 位
国内外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每位专家报告时间为半小时,提问及讨论 10
分钟,会议学术交流气氛热烈。中美专家还分别就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等方面
的合作进行了讨论。与会的国内外代表会后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与
医学工程实验室”、“生命质量与机械工程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
民医院骨科研究所。通过此次合作交流,展示了我们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的
成果,美方专家对我们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出席上海研讨会的国外嘉宾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院生物工程
部主席、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 Van C.
Mow (毛昭宪)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Cheng Dong (董澄)
© Copy Right Reserved.
教授为共同主席的 14 位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著名学者。应邀参加研讨会的还
有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亚珠院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
院临床医学院院长戴克戎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院士等 60 多位国
内代表,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第二军医大学、上
海第二医科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
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大学、医院及科研院所。这次会议还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和
上海市白玉兰人才基金会的资助。
北京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办,名称为“中美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研
讨会(北京)暨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2004 年 7 月 14 日-17 日
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毛昭宪教授(Van C. Mow )、宾州州
立大学董澄教授(Cheng Dong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龙勉研究员担任会议共同
主席。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洪友士研究员、
中科院人教局人才与留学工作处张静安先生、美方会议主席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毛
昭宪院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何林副所长出席了开幕
式。会议学术交流包括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会议特邀口头报告 26 个,其中美
方学者报告为 17 个,国内学者报告 9 个,分为六个分会顺序展开。报告内容包
括骨、心脏、肌肉等组织器官生物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组织工程,以及
生物医学图像等。特邀报告者每人作了 30 分钟的学术报告、10 分钟的讨论。此
外还安排了 18 个报告的墙报展讲,以利于国内代表(尤其是青年学者及研究生)
与国外代表进行直接、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会者积极参与,既严肃认真,又热烈
活跃。不同观点充分交锋,学术气氛浓厚,交流取得了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