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8卷 第6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
2018年 11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农业经济】
以乳品加工企业还是以奶农为核心?
———中国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政策反思及改进思路
马彦丽,何苏娇,高艳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
摘 要:“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产业链的重塑政策可以概括为“养殖环节规模化 乳品加工环节
+
高集中度化 以乳企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 然而,乳企和养殖企业间的纵向联系仍然脆弱,以乳企
自建牧场为特征的完全纵向一体化也一直存在争议。 基于GHM模型的命题认为,所有权应该赋予
投资重要或者不可或缺的一方,以乳企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并不符合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中国,市
场和政策双重因素导致中国奶产业链处于被动的“非整合”状态,以乳企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政策限
制了养殖者的外部选择权,养殖者和乳企间的市场势力、市场进入规则和交易对象选择权的不对等
使其谈判力进一步失衡。 资源配置扭曲的后果是奶农在产业链上利益分配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奶牛
养殖业发展失速,正失去国际竞争力。 中国政府应通过技术标准保护国内养殖企业发展,对乳企自
建奶源行为保持中立,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的发展,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取消进入乳企加工
环节的行政壁垒,为以养殖者为核心的一体化创造可能性。
关键词:乳品加工业;奶农;奶产业;纵向一体化
- - -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465(2018)06 0146 11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业界对乳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除重新审视乳
品质量监控体系的缺陷外,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奶产业链的结构缺陷。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产
[1]
业基础(奶牛散养模式)带来疫病难以防控、个体奶站掺杂使假等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奶农
与加工环节间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加工企业长期过分压榨奶农,转嫁产业链风险,在
-
监管不力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2 3] 。 为从根本
上改善生鲜乳品质,中国政府除了大力加强监管外,还试图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推进以乳品加工
企业(后文简称“乳企”)为核心的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来加强对牛奶质量的掌控。 本文将这一
+ +
过程概括为“养殖环节规模化 乳品加工环节高集中度化 以乳企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其核
心理念是改进奶牛养殖模式,减少质量监控节点,强化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责任,并通过高强度
的抽检来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经过大约 10 年的整顿和发展,中国乳业的质量控制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
- -
收稿日期:2017 09 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基于参与人行为视 角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 ‘内卷化’问题研究”
(13BJY10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基于合作社的奶业供应链与原料奶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11YJA790105)
-
作者简介:马彦丽,女,河北经贸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