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培训教学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滤所有的溶剂和样品 使用保护柱 仪器使用完毕,要冲洗整个系统,移走系统中缓冲液 柱子不使用时,两端密封 注意柱子使用的pH范围 不要高压冲洗柱子,不要高温下过长时间的使用硅胶键合相 * 可能的原因 -检测池脏 -检测器灯能量下降 -由泵引起的脉冲 -检测器上的温度效应 -检测池中有气泡通过 * 可能原因 -梯度洗脱引起 -流动相脏 -柱子没平衡 -系统中污染物溢出 RID检测器温度不稳定 * 鬼峰-没有进样就有色谱峰出现 原因-流动相脏,尤其是水相 * 常见色谱故障-双峰 柱头塌陷或柱床运动 泵头过滤芯部分堵塞 组分共流出 可能原因 -柱子进口过滤芯被污染 Purge阀过滤芯被污染 色谱柱被污染 连接管路堵塞 进样器旋转密封阀被堵塞 进样针或者针座被堵塞 可用分段法来检查哪一段发生堵塞 * 溶剂进口过滤芯被堵 连接管路泄漏或其他备件泄漏 溶剂或流速的改变 主动阀失灵 四元比例阀失灵 单向出口阀失灵 柱子失效(固定相流失) * 可能原因 -溶剂进口过滤芯堵塞 -溶剂未脱气 -泵的密封圈老化 -出口单向阀失效 -主动阀失效 -最常见的原因失泵内有七宝 * 吸滤头 单向阀 柱塞密封圈 线路过滤器 进样器 检测器 吸滤头--定期清洗,更换溶剂时 单向阀--定期清洗,压力波动大时 泵--自动清洗 在线过滤器-压力大时清洗 材料:不锈钢烧结,孔径10um 故障:堵塞 表现:管路中不断有气泡生成 措施:用5%稀硝酸,超声波清洗, 再用蒸馏水清洗 吸滤头 故障:宝石球或塑料垫片受污导致密封不好 表现:系统压力波动大 措施: 打开排液阀,以异丙醇为流动相输液 拆下单向阀,放入异丙醇中,超声波清洗 单向阀 故障:堵塞 现象:系统压力波动大或压力 偏高 措施:5%稀硝酸,超声波清洗 判断依据:关闭排液阀,断开出口管路,设定流速1mL/min,如压力3kgf/cm2,则堵塞。 线路过滤器 排液阀 压力传感器 线路过滤器 流动相 使用流动相尽量要清洁; 进液处的砂芯过滤头要经常清洗; 流动相交换时要防止沉淀; 避免泵内堵塞或有气泡; 每次分析结束后,要反复冲洗进样口,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 柱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 当柱子和色谱仪联结时,阀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 要注意流动相的脱气; 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进样样品要提纯; 严格控制进样量; 每天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清洗进样阀中残留的样品; 每天分析测定结束后,都要用适当的溶剂来清洗柱; 若分析柱长期不使用,应用适当有机溶剂保存并封闭; 单次样品运行时间 = 分析时间 + 色谱柱平衡时间 色谱柱平衡时间 = 10倍柱内体积 ÷ 流速 4.6 x 50 0.5 mL 5 min 4.6 x 30 0.3 mL 3 min 4.6 x 15 0.15 mL 1.5 min 4.6 x 150 1.54 mL 15 min 2.1 x 50 0.10 mL 5 min 60 sec 2.1 x 30 0.06 mL 3 min 36 sec 2.1 x 15 0.03 mL 1.5 min 18 sec 色谱柱 柱内 平衡时间 尺寸 体积 流速 (mm) (Vm) 1.0 mL/min 色谱柱 柱内 平衡时间 尺寸 体积 流速 (mm) (Vm) 0.2 mL/min 1.0mL/min 色谱柱清洗保存 反相色谱柱:用20%甲醇溶液清洗10个柱体积,保存在90%的甲醇溶液中。 分子筛色谱柱:用纯水清洗10个柱体积,保存在5%叠氮化钠水溶液中。 离子色谱柱:用0.02M盐,pH6.5溶液清洗10个柱体积,保存在含5%叠氮化钠0.02M盐,pH6.5溶液中。短期保存在低盐的流动相中。 在分析前、柱平衡得差不多时,打开检测器;在分析完成后,马上关闭检测器。 样品池要保养 * All HPLC detectors, regardless of design should provide the functions outlined here. * A prefect detector design would provide all of the listed features. Unfortunately, no such detector exists an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