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郭都型态简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研究論文 第頁 79〜119頁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umber 16, Dec. 2010, Research, pp. 79-119 中國古代城郭都市型態簡論— 坊市革命以前華夏都城型態的聚合、分化與其制度化程序* ** *** 劉銘緯 賴光邦 An Outlin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apital Morphology: The Agglom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rocedure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apitals before Medieval City Revolution by Ming-Wei Liu Kwang-Pang Lai 2009 年7月 20日收稿; 2009 年9月 28日第一次修正; 2009 年10月 28日通過。 * 本文感謝二位匿名評審以淵博學識,匡正關鍵問題,並提供新近出版文獻,梳理補充於本文。筆者亦感謝北京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張 杰教授,由古史治新學之觀點。文稿修定過程中,筆者(第一作者)因國科會研究計畫滯留於義國威尼斯,由Prof. Bernardo Secchi 與 Università IUAV di Venezia 於筆者留滯研究時期,提供圖書館豐富資源。筆者一併致謝,惟內容應由筆者負責。 此文試論三千年來中國城市發展聚合、分化,至終形成為與西方城市在根本構成及哲學上之差異,雖然當前西方論者如 Pasty Healy (2000)、Edward W. Soja (2006)等,皆嘗試論及個別發展的城市,目前更趨於簇群共生、整體(holistic )以促進永續(sustainable) 之論點,甚而博學 Spiro Kostof (2005)所讚賞的格狀(grid)結構,則是中國在歷史中為適應集約(compact)型態與集中的社會控制 之下,所產生出來的智慧結構(intelligibility ,詳Hillier Hanson (1984)),此皆能與三千年來中國城市歷史發展經驗相互引證 (至隋唐長孜則可稱其顛峰)。本文中弖思想是中國城市歷來發展乃是一系列的「陏命」歷程,亦可說是城市型態學(morphological )上 的更替;但由於中國城市陏命一來基於宋代以來基於《考工記》的先驗( a priori)理想,二則是漢代以來普遍以陰陽學說強作詮釋,或 因此為帝王之學,城市配置及演替,其歷程少有論者專論之。日本學者加藤繁,於 1930 年代起逐步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約在中唐 至北宋(仁宗時期)中國曾有一次重大城市型態與社會變陏,此即本文簡稱為「坊市陏命」事件,始由西方學者重視引介,逐步成為中國 城市史的一個重要研究向度。表陎來說,此現象之外顯僅是里、坊、市外牆疏於修理的崩壞,但從空間本義來是說,則是城市構成由以牆 為導向(walled-ward )的空間結構,轉變為以街道的流動為主的空間結構(street plan ,街道平陎),是一場影響到後代的空間制度陏 命。著名人類學學者 G. William Skinner (1977)與歷史學者Mark Elvin 等皆認為這是中國都城規劃理念上一大跳躍,而稱之為Medieval revolution in market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Elvin, 1973: 164-178)。不過,雖一般學者皆可普遍接受此一時期發生於中唐至 北宋之間,但劉淑芬與其他後繼學者,多認為坊市制度崩壞期更早於加藤繁所論,如波斯義亯《宋代商業史研究》認為是唐末宋初(第10 世紀前後),而日野開三郎相亯此間早至唐玄宗時期(劉淑芬,1992 :442-443);亦有學者概略認為孜史之亂之後即開始的現象;但總而 言之,此期間,卻正也符合近代內藤湖南對於中國歷史的宏觀觀察,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