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OGO LOGO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报告内容 1 预期研究结果 6 时间安排 7 技术路线 4 立题背景 5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3 研究方案 LOGO 立题背景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功能的重要指标,其稳定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的综合参数,是土壤对径流和侵蚀敏感性的有效指示因子。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最基本的单元,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中心调节器,影响着土壤的空隙性、持水性、通透性和抗蚀性,团聚体及其稳定性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物理指标。所以对土壤团聚体进行研究,分析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进而研究其稳定性,对充分了解区域林地资源的合理经营,指导水土保持工作,防治土壤侵蚀和以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南土石山区及川中丘陵区等区域,对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这一研究有助于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土壤的抗蚀性能力强弱提供基础,以期服务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LOGO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壤团聚体分布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LOGO 土壤团聚体分布 1 苏静对黄土高原宁南宽谷丘陵区土壤团聚体分布研究表明,植被的类型与团聚体粒径分布相关, 5mm团聚体含量,柠条最大,沙棘最少;0.25mm团聚体含量沙棘荒草地杏树柠条。 2 何淑勤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茶园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均以2.00 mm和2~5 mm团聚体为主,分别占总团聚体的比例为56.57%和69.53%,同时桉树人工林和撂荒地土壤团聚体各粒径分布也表现出同样的分布特征。 苏静,2005 何淑勤,2009 LOGO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 1 1 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张保华 植被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数量特征和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肥力与土壤团聚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LOGO 袁俊吉 2009年袁俊吉对竹林、马尾松及草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研究,得出竹林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显著低于马尾松林和草地土壤。 Gaillard Gaillard研究了干小麦秸秆和黑麦嫩叶两种植物残渣覆盖土体后的生物化学特征,也证明植被覆盖不同能够对土壤中分解微生物和碳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的团聚过程和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CerdàA 在石灰石形成的土壤中,不同植被覆盖的增加会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加,从而形成更稳定的团聚体 LOGO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 1 2 3 根据团聚体形成的多级团聚理论,微团聚体(直径0.25 mm)聚合形成大团聚体(直径0.25 mm) ,大团聚体破碎形成小团聚体, 二者既互为基础又互为消长。一般把0.25 mm的团聚体称为土壤团粒结构体,团粒结构是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其数量与土壤的肥力状况呈正相关。 Tisdall J M等,1982 在3个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干筛和Yode 法湿筛结果之间的转移矩阵,并造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数,结果显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虽然在整体上与团聚体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并不是随着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高,每个径级范围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强。 石辉,2006 吕文星通过研究也表明3~1 mm,1~0.5 mm粒径级土壤团聚体的保存机率较大,不易遭到破坏,而10 mm,0.5~0.25 mm粒径级团聚体的保存机率较小,容易遭到破坏。 吕文星,2010 LOGO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 4 5 北美阿巴拉契亚的研究发现,在0~20 cm土层,0.25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碳的浓度较高。 Tan Z X,2004 在黄土丘陵区的研究结果更是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 土壤 10 mm 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在0~20 和20~40 cm 层次均较高;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 土壤 5 mm 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相对下降更快。 安韶山,2008 研究目标及内容 LOGO 研究目标 以四川省西部理县干旱河谷的典型地带杂谷脑河支流分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既促进了该区域土壤侵蚀防治,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又为该区域土地开发及保护提供依据。 LOGO 研究内容 1 2 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技术路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详细解读.pdf
- THKA多回路智能工业调节器.PDF VIP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docx VIP
- NDS世界树迷宫流程攻略及基础知识.pdf VIP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百子煤业有限公司12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120万ta洗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VIP
- 苏州石刻《天文图》文字.pdf
- 中国气悬浮离心压缩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米家米家智能蒸发式冷风扇使用说明书.pdf
- 薄层砌筑和薄层抹灰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