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校史 第一章 创建时期 (1951 年至 1956 年) 1949 年 11 月燃料工业部成
立,部机关就设立了专人和专门机构主管教育工作。 副部长刘澜波主管教育, 非常重视燃料
工业教育,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1951 年 11 月,全国第一次高等工业院校会议在
北京召开。 徐今强作为燃料工业部主管石油工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并在会上作了长篇
发言。 呼吁重视石油技术人才的培养。建议学习苏联经验,建立我国的石油教育体系, 不仅
要办石油中等技术学校, 也要办正规的高等石油院校。 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及时筹办石
油学院。这是最早提出筹办石油学院的建议。 石油管理局首先与天津的北洋大学建立了联系。
在该校领导的支持下, 1950 年暑期曾去玉门油矿实习,寒假期间又组织师生 20 余人到石油
管理局参加石油工业讲座。这部分同学毕业后大部分分配在石油 教育、科研单位。他们中
间有不少人,如余国安、黄建邦、赵正修、方华灿、王锡光、李天相、赵国珍等,后来一直
从事于石油 教育事业和领导工作,为石油 事业作出了贡献。 1951 年秋季开学时,根据燃
料工业部的要求北洋大学化工、 地质两系转为石油炼制系和石油地质系, 在机械系内设石油
机械组,采矿系基本上转向为燃料工业部服务。 燃料工业部及石油管理总局与清华大
学建立的联系也是较早的, 燃料工业部成立后, 李范一副部长对煤炼油和煤的地下气化等有
关课题非常关注, 他代表燃料工业部与清华大学化工系取得了联系, 清华大学负责联系的是
曹理卿和曹本熹。 1950 年冬,双方密切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许多归国不久
的著名学者如侯祥麟、 武迟、 朱亚杰、 杨廉平等参加了这个研究室。 该室由曹本熹、 朱亚杰、
武迟、侯祥麟四位教授负责。 1951 年 5 月,根据石油管理总局的要求,清华大学化工系在
燃料研究室的基础上, 成立了石油炼制组。 在清华大学其他系还设立了石油钻采、 石油地质
组。 50 年代初,石油管理总局还与北京大学有关的系取得了联系。这时的北京大学,
也有一部分教师对石油教育很热情,如傅鹰、陈廷蕤、杨光华、袁恩熙、刘璞、唐伟英、马
杏垣等。许多学生积极学石油学科。 1951 年至 1952 年上半年在全国不少大学中出现了“石
油热”。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化工系成立石油组,招收了新生。在重庆大学,先后成立了石
油 地质组、石油 炼制组和石油钻井组。 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成立了液体燃料组。在浙江
大学机械系和化工系成立了石油机械组和石油炼制组。 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也设立了
石油组。这一时期,石油 教育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为开展大规模的高等石油教育,
筹办和建立专门的石油学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界三中
全会上指出 : “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
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1952 年至 1953 年的高等学校院
系调整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是为了纠正旧中国在学校设置、 分布和科系分工上不能适应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而进行的改革。
1952 年 9 月 24 日,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的石油 组为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