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pdfVIP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档 2017 年全国语文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 他们较为关注的 “中国关键词” 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 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 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满分作文 ] 蛙鸣与驼铃 亲爱的朋友们,我所站立的地方,这就是中国。 请君侧耳听,是否听到了那田间的蛙鸣和大漠的驼铃 ? 中华古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来中 国乡村,田间依旧的蛙鸣见证了乡村的嬗变。从关注三农到精准 扶贫,共同富裕的路上,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以前所未有的活力 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昔日凋敝的乡村换了新颜,呈给世人的是 一幅山水静好、人情温厚的淳朴画卷。 微观层面上,当下,许许多多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青年, 成为了这个大有作为时代的先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秦玥飞,毕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业于耶鲁大学,拒绝国外优厚的薪金,当了一名村官,带领贺家 山乡亲改造水利、硬化道路,率先走上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人们 点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后者。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同样是感动中国年度人 物支月英,三十年坚守偏远山村讲台, 从 “支姐姐”到 “支妈妈”, 一腔热血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人们称许:她跋涉了许多路, 总是围绕大山转。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的都是甜。三十余年, 她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鲁迅曾说:“无 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怀着对乡村大地最 执着的眷恋和最深重的担当, 无数的人与这方土地有了再难割舍 的羁迟和淹留。 中华古语又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请来中国大漠,宏观大 天地,大视野里大格局,新丝路上又响起阵阵驼铃,传递着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大乡愁。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 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 国人则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讲的都是合作 共赢。一带一路的“传奇”构想,表征了新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光 荣使命,中国,摒弃野心和霸权,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整个世界。 当普惠互利共赢成为全球发展进步的共同呼声,中国成为浪 潮中最勇敢的弄潮儿。 曾经,新一轮经济萧条初现, “逆全球化” 言论甚嚣尘上,有人忧患不已:“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一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带一路顺势而动,应时而兴,已然成为全球可望战胜经济衰退的 共同期待,也催生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 当蛙声伴着田野的风吹拂美丽的乡村,当驼铃载着强国的梦 奏凯崭新的征程,一带一路所圆的中国梦不再遥远,从古老的丝 绸之路一路走来,你会看见东方的日出,还有中国巨龙逐日的腾 飞。 我所站立的地方,这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 么。今日少年人, 将来擎天柱。 全世界青年人, 请让我们伸出手, 握一握,共同行走在沧桑巨变的大中国。 [ 点评] 文章选取“美丽乡村”“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阐释中国 进步、世界发展,合作共赢的思想观点。作者借用蛙鸣与驼铃的 意象,穿针引线, 引发议论, 思路清晰可见。 行文依 “美丽乡村” “一带一路”作自然切分,并以中华古诗、古语分别引领两段内 容,以期文章内在逻辑上能一线贯通,且有从微观到宏观的层进 意识。所引话语颇相关合,顺手拈来,又为行文铺垫,渐次展开 议论,进而发端思想。 但两段内容榫接尚觉生硬,未成水到渠成之势。因考场文, 已属难能,不予扣分。 内容项记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