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第三节 城市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 * 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是以城市为基点,城市与城市外部区域之间进行人与物运送的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包括铁路、水运、公路以及航空运输等。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包括对城市对外枢纽规划和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两个方面。 1、规划原则 2、城市对外枢纽规划? 1)枢纽规划的系统框架 2)客运枢纽规划: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3)货运枢纽规划: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3、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 1)出入口道路布局规划 2)出入口道路交通组织: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路 段交通组织、交叉口交通控制 * 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网规划 1)城市道路的功能等级划分 2)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面积率 3)道路网布局与等级结构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快速路系统规划 2)公交优先系统 3)单向交通系统 4)自行车路网规划 5)步行系统规划 6)货运道路规划 * 1)城市道路的功能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原则上只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考虑规划建设。交通功能: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 主干路是交通性道路,交通功能:承担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机动车交通流的输送。快速路和主干路共同构成城市的主骨架和主动脉,也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主通道。 次干路交通功能:为主干路和快速路承担交通分流和集散。因此,次干路兼具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主要功能。 支路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交通功能: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或通达交通服务的。 * 2)城市道路网密度与面积率 城市道路网密度是指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以km/km2表示。 城市道路网面积率是指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道路用地所占的比值。 3)道路网布局与等级结构 四种的路网模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建议大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长度比例约为1:2:3:6,次干路、支路里程应占城市规划道路总长的70%以上。 中小城市路网等级结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长度比例约为1:2:6,支路里程最低应占城市规划道路总长的60%以上。 * 城市规模 最大单程出行时耗(分钟)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大 200 万人以上 60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100-200 万人 50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50-100 万人 40 轻轨、快速公交、公共汽车、电车 中 35 公共汽车 小 25 公共汽车 1、不同类型城市公交发展模式 1)不同城市规模公交发展模式 表 5-9 不同城市规模主要公交模式表 2)城市不同区域公交发展模式 中心区:轨道+干线公交+常规公交; 主要走廊:轨道+干线公交或常规公交; 次要走廊:干线公交+常规公交; 市区非中心区部分:常规公交+支线公交+出租; 近郊交通枢纽和重点新区:轨道或干线公交等。 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 2、不同类型城市公交发展目标 特大城市基本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时间不超过5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重达到30%以上。 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在20%以上。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轨道交通线网概念规划、公交线网布局规划、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等硬件设施规划以及相应配套的软件设施规划。 * 五、停车设施规划 (1)符合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战略和分区停车政策; (2)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性质相协调; (3)与不同地区公共停车需求相适应; (4)体现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容量的相互匹配和协调; (5)体现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相协调; (6)尽量就近布置、分散布置; (7)体现规划的控制性与实施性有机结合。 1、停车设施规划原则 * 2、停车设施规模 停车场过大则进出不便,停车后步行距离长,集散不便,占地过多,难以征得,一般不宜大于600个车位;过小则不便管理,规模在50~100个车位为宜。 3、停车场的场址选择 (1)对外交通集中场所。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 (2)城市客运枢纽、交通广场、车流集散之处,便于换乘公交、地铁等。 (3)文化体育设施附近,特别是大型停车场地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