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的服装;
蟒是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的人物所通用的礼服,即蟒袍。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衬在补褂内穿用。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所以,把四爪龙称为“蟒”。
蟒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它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其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富于象征意义。蟒衣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舞性强,它摆脱了自然生活形态,不束腰,服装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它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主要纹样是龙及“蟒水”,陪衬纹样为日、山、流云、“八宝”、“八吉祥”等。龙的具体形状有:团龙、行龙、大龙等三种,有的端庄严谨,有的昂扬矫健,有的气势宏大。不同的龙形在服装上各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主要使用十种纯色,分为“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红)、蓝、湖、香。京剧服装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装饰色彩传统,大胆用色,色彩倾向鲜明,注重强烈对比。又因为它是一种刺绣之服,金银线(复合色)具有调和作用,所以,服装色彩既有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对于具体人物,力求扩展服装基色(主色)的面积,造成“一人一色”的效果。用色也具有特定的寓意,根据人物的类型而定。;《玉堂春》之王金龙;《古城会》之关羽;白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如武小生行当的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如老生行当的杨延昭),给人以潇洒清秀之感。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凡穿蟒的人物,加用靠领(即三尖领),即表示此人是武将。;黑团龙蟒:黑色是具有庄重感的中性色。远在周、秦、汉时代,因崇拜天而崇尚象征天的黑色。天子冕服用的就是黑衣。京剧中具有庄重气派、刚直性格的人物规定服色为黑色。此外又特定,凡勾黑色脸谱、性格粗犷豪放的人物,也以黑作为服色。前一类人物如文臣包拯,后一类人物如猛将张飞、项羽、焦赞、尉迟恭等。;吐水大龙蟒:蟒上龙纹最生动、最有气势的当属“大龙”。其姿态一般为龙头朝下,龙尾向上(甩到左肩部位),气势磅礴。依其姿态可称为“降龙”。龙口喷吐海水,更增生动之感。蟒水中又绣有一条小龙,与之上下呼应。这种大小龙呼应的图案纹样,名曰“教子升天”。全身平金绣,服色为红,象征人物位高权重。;团凤女蟒:女蟒的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独特之处。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约三尺二寸左右),长仅至膝部,身后无摆。其次,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穿用时上身配以云肩,挂玉带,下身系裙。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红。黄色是供皇后、贵妃专用,红色用于王妃、郡主(有时也用于公主)。此种女蟒,绒绣团凤,周身单镶黑宽边(波线式),以平金绣云,绒绣仙鹤。;行龙女蟒:此种女蟒在纹样上更接近男蟒,绣行龙,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绘《戏剧画册》的《回龙阁》剧中的王宝钏,即用此行龙女蟒,当为早期样式,近世已不多用。
;老旦蟒:有很高身份、地位的老年妇女(老旦行当)专用老旦蟒。纹样一般用团龙或团龙凤,而不单用凤。有蟒水。在使用上,老旦蟒与女蟒有很大区别:不配云肩、玉带,而是腰系丝绦,挂朝珠,下身系墨绿大折裙。这种人物造型比较庄重、沉稳。老旦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和秋香色,黄色用于太后,秋香色用于老郡主、老诰命夫人。;旗蟒:旗蟒原是指清朝满族皇后所用的吉服——朝袍。这是保留在京剧传统服装中为数不多的清代服饰原型之一。当然,它也是经过了一定艺术加工的。成为戏曲服装后,它已失去了历史朝代的规定性,而被纳入了程式的轨道——通用于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即所谓“番邦”)统治阶层的贵族妇女。使用时,内衬“领衣儿”,外挂朝珠。头饰为“大拉翅”,足穿高底鞋(鞋底状如倒置的花盆,高二、三寸,俗称“花盆底”鞋)。;
帔,即对襟长袍。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所通用的常服。对襟,半长大领,阔袖。左右胯下开衩,男帔长及足,女帔稍短(仅过膝),周身以平金或绒线刺绣图案纹样。
帔源于明代贵族妇女的礼服——大袖褙子。褙子原是窄袖,对襟大领很长,直贯底摆。至明末,其袖式逐渐演变为大袖,领式也由长大领缩为半长大领。
帔的服装造型虽仍然属于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主流(宽袍大袖式),但它显然有别于“不壮不丽无以重威”的礼服——蟒袍。比起蟒来,它突破了“全封闭式”的服装造型,以“对襟”造成自由开合的宽松感,以向下的两条垂直线给人以流畅修长的美感。帔的另一个特点是:男团花帔和女团花帔一般用于成对夫妇,色彩、纹样上完全一致,所以称作“对儿帔”,具有舞台画面的“整齐美”。
皇帝用团龙,皇后、贵妃用团凤。太后用团龙凤。除此之外,视人物年龄身份,或用团花、团寿字,或用枝子花。皇室成员用黄色,状元登科、新婚典礼、喜庆团圆场合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