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四诊法》
教学设计
08传统文化 汪向荣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四诊法的起源及内容;认识到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学判断。通过学习《四诊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诊法的内容
难点:望、闻、问、切的独立运用
关键: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健康操。(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一、手部运动:把你的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八次;然后转动手腕八次。
二、背部和肩部运动: 站直了,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地方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八次。
三、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重复做八次,再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八次。
活动二:把课本P89页《扁鹊见蔡桓公》编成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梗概: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宴请了他。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说自己没有病。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几天后,扁鹊再去见蔡桓公,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很不高兴。又过了几天,扁鹊见到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桓公时,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在血脉和肠胃,都有办法治愈,但病在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医治了。几天后,桓公体痛,忙派人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就病死了.
活动三:扁鹊通过三次见蔡桓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确实是医术高明的人。让两名学生介绍一下扁鹊。(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或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名医扁鹊)
扁鹊简介:
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人,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在各国行医,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并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
活动四: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让学生选择讲课的顺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望诊
望诊是医生通过眼睛观察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舌体与舌苔,体表各部以及各种排泄物,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通过观察望诊视频让学生了解医生一般对病人是如何望诊的。
望诊实例:
①望神:正常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
②望面色:正常人的面色红润光泽,表现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旺盛
③望舌: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小活动1:选一名学生当模特,让学生根据这三个方面对他望诊。
(2) 闻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断,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闻诊实例:
①声音: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②呼吸: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正常的呼吸均匀自然;
③无肠鸣、臭气等症状。(解释肠鸣,臭气名词)
(3)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症状,得病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现在症状,治疗经历等情况,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总结了问诊的内容——《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疼痛四问便
五问性情六问眠
七饮八食九职业
十问病史随机变
小活动2:学生分四人一组,其中分别扮演医生(中医)、病人、病人的陪诊者、医生的助手。任务分工:医生询问病人,病人及其陪诊者回答生病的症状。医生的助手负责记录问诊记录。问完后,选两组的问诊情况大家共同探讨问诊的内容。
(4)切诊
切诊是通过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根据病人脉搏显现的频率,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医生怎样为病人诊脉的。
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每分钟72~80次,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
小活动3:测测你的脉搏每分钟是多少?(教师准备好秒表)
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保持均匀呼吸。
正常脉搏为72-80次/分钟
活动五、以上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就是说,必须将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
文档评论(0)